读史|哈里•杜鲁门的戏剧性上场(一)
在一战结束,《凡尔赛合约》签订的6月28日,一位美军上尉正牵着他美丽的新娘,在家乡教堂里宣誓。
他参与过战争,表现十分优秀,但是战争一结束他便无心军事,也不想进入政坛,此时他眼里只有妻子和一家正在筹备中的男装店。
他做梦也没想到,在二战结束时,他领导的对象从一个炮兵部队,变成了一个国家。
这一切要先从罗斯福说起。
正是因为罗斯福的性格以及周围人对罗斯福的过分信赖,直接导致了杜鲁门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
个性十足的总统
罗斯福对国际事务有深刻的洞察,并且深受各国政治家的崇拜,但是罗斯福做决策并不喜欢过分依靠别人,美国战时外交的大部分关键决策都是罗斯福自己做出的,他不信任国务院,也不愿意接受其他专家的建议。
国务院彻底失去罗斯福的信任源于一场政治斗争。前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和现任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不对付,两个人明争暗斗好几个月,最后赫尔联合罗斯福的心腹在国会散布关于韦尔斯和非裔铁路搬运工的同性恋谣言,然后以此要挟罗斯福:有他没我,有我没他,我还要向报社打小报告!
罗斯福被气得不行,虽然最后韦尔斯借口妻子生病辞职,但从此罗斯福对国务院失去信任,只愿意依靠没有政府职务的顾问来处理事务,而国务院则沦为了会议速记员。
幸运女神的青睐
1944年大选,民主党开始为罗斯福选择副总统。当时有两个人声望最高:亨利•华莱士、詹姆斯•伯恩斯,但缺点也很明显。
华莱士支持工会、支持民权运动,因此党内保守势力对他很头疼,想一脚踢开他。
伯恩斯长期浸淫与华盛顿政治圈,担任罗斯福的顾问多年,而且先后在各个重要机构任职,按理说最有可能被提名,他自己也这么认为。但他被很多人认为是种族隔离分子,这不利于罗斯福当选后向世界兜售美国政策。
结果就是,伯恩斯太保守了,华莱士又太自由,民主党很头疼。于是大佬们把眼光转向了杜鲁门。
本来杜鲁门和伯恩斯有些私交,伯恩斯也帮过他,他已经准备好提名伯恩斯了,结果被告知“你上吧!”
副总统人选出来了,民主党内部觉得无所谓,我们有罗斯福就足够了!但伯恩斯和华莱士有点懵逼,然而最懵逼的是杜鲁门。
他没上过大学、没背景、没势力、没参与过重大活动,也没思考过世界形势问题,而且已经一年没见过罗斯福了,现在他成了罗斯福的副总统,马上要去发表一分钟的接受提名讲话。
如果当时大家都注意到罗斯福的健康问题,并且意识到这次副总统提名,很可能就是在为美国选择下一任总统的时候,大概所有人都想回到过去,一巴掌打醒自己。
杜鲁门的尴尬
虽然当上了副总统,但是杜鲁门的位置很尴尬,尴尬的要死。
罗斯福大选胜利后,立刻给杜鲁门送了一个小纸条,大意就是: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别来见我,重要的事也要简短的说,以免阻碍通讯......
罗斯福的核心圈子也把杜鲁门拒之门外:每日简报撇开他,白宫绝密地图室不能进,雅尔塔谈判的会议记录不给看。
杜鲁门曾主持过一些委员会,负责监督战争计划的花销,有一天他发现了一笔神秘资金,被拨给了一个称为“S-1”的大规模计划,然而相关负责人觉得副总统没必要知道这项计划,这个计划的名称也被称为“曼哈顿计划”。因此杜鲁门无意中参与了建造原子弹的计划,但却对此一无所知。
就这样,副总统杜鲁门隐身于罗斯福核心圈子之外,对一切都知之甚少。
当罗斯福去世的消息传出,总统的职位连同诸多问题一同砸到了几乎是偶然中当上副总统的人身上,杜鲁门将这种别人认为的“幸运”比作“遭雷劈”。
杜鲁门接到电话,从国会以最快的速度跑到白宫,见到了埃莉诺•罗斯福。
“哈里,总统去世了”
“我能为你做什么吗”他问道。
“我们能为你做什么吗”她回答。
自从1933以来就住在白宫的那个人消失了,他的继任者杜鲁门,一个前男装店主,将要面对一个“黑暗、病态的世纪”所累积下来的一切问题,而他对此毫无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