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闲散不经意的日子
从前有个男孩,总是走到我座位旁,拍拍我的肩膀,喊我一起去吃饭。吃完饭,还要叫我陪他一起去取快递。路上,我们要经过一座有年代的石板桥,它跨在上塘河上,夕阳的余晖在船开过的水面上晃荡。我们走的很慢,我总是拗不过他,陪他取了快递然后绕了一圈,穿过林荫小道和另一座桥,晃到图书馆。
有一段时间,我总是一个人,吃完晚饭后,就坐在河边靠近桥洞的木凳上,那里僻静无人。我在那里玩配音,读英语,唱歌,一个人自得其乐,感觉很自由。那里有时有情侣约会,有附近的老人散步,可我们之间似乎有了互不打扰的默契。傍晚的风吹得很舒服,只是天气稍热,就有蚊子了,不能坐在那儿,我就站起来踱来踱去。
我和宿舍的舍友关系不好,他们很多吃饭的活动,我都没有参加。一方面是没有钱,另一方面是我喜欢去图书馆自习,他们也没想喊我。的确是被孤立着,或者应该是自己应得的。
我时常去期刊阅览室,坐在地上,靠在书架旁,看看上面的短篇小说。有时也去图书阅览室,随便在文学区找一本名字或封面感兴趣的书看。我喜欢坐在那角落里,一个人静静地读,那时就好像拥有整个图书馆一样。
我给一个女孩表白过,但是可笑的是用邮件,而且是委婉的要命那种,说什么我们可以试试处男女朋友吗?因为这件事,我都快成笑柄。然后之后才发现,这个我喜欢的女孩,也被男ABCD喜欢并追求过。我大学的时候就剪个平头,那是我无法驾驭的头型。然后穿的也很学生,低龄,所以形象这一块估计减分不少。但那时我是故意这样的,因为虽然我无法认可高中以前的唯内在美论,但是我又不是那种貌若潘安,因此觉得再打扮也不过那样,更害怕一旦注意起形象,可能心里就失了那时的平静。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挺在意自己的外貌的,虽然自己曾经极力否定和掩饰这点。
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候干的很多事,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去西湖周边闲逛,中午随便吃点面包;一个人去爬山,一个人去看电影,一个人去做志愿者,一个人去医院急诊缝针,一个人去操场跑步,一个人去游泳,一个人去食堂吃饭。最后甚至差一点一个人去了西藏和日本。现在站在上帝视角去看那个形单影只的自己,倒有些落寞的感觉,但当时又是并没有这么多寂寞的情绪。
可能正因为如此,我才留恋那个男孩。他身上似乎有阳光的温暖。大四最后那段时间,他教我怎么上篮,运球,投篮;一起去游泳;一起出去吃饭唱歌。我们习惯到彼此的宿舍逛一逛。他来我宿舍,我就感觉莫名的欢喜,说话都因为要抑制住笑意而变得不利索。总是说,怎么又来了,快滚吧这样的反话。
去年国庆,我们是毕业后隔了一年再次相遇。去了南京,虽然我一点都不想去这个我去了很多次的城市。住在民宿时,我们俩睡在一张床上,我一动也不敢动,生怕碰到他。看着他睡着的样子,我感觉很安心,想去摸他的脸。但我什么也没做,把头也转到远离他的一边。
喜欢不一定要在一起,有些遗憾和失去有他存在的意义。我们现在极少联系了。我也交过一个男朋友,现在也无疾而终。留下了一些回忆,不似烟花一样的热烈绚烂,只是在某个熟悉的场景,会突然慌神,然后会心一笑。这个城市,因为有过男朋友,才变得熟悉起来,有温度起来。再次走过那些一起走过的街道,进入一起吃过的饭店,就不自主地想起当时的欢笑还有对方的神情。挺奇妙的,我这个单身二十多年的男人也尝了尝爱情的滋味,虽然不是想象得那般美妙精彩,但是那种点点滴滴的浸润,就如同这夜里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可能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因为我们永远无法成为理想的自己。
感谢陪我走过寂寞的男孩,让我的生命多了许多温度。那些宝贵的回忆,都汇入我生命的源泉。
© 本文版权归 shadowuniqu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