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这几年我见过的出版和版权代理合同
话说我入行做自由撰稿人已有三年多时间,也积攒了一些跟出版/版权代理机构打交道的经验。
入行之前没意识到水这么深。
我到目前为止小心翼翼,没踩过大坑,写下来图个乐子。
先说结论:
找靠谱的机构合作。因为作者处在弱势,对方真想坑你你也没办法。
怎么判断对方靠不靠谱?太容易了。
靠谱的机构开门见山,三句话之内就会谈到合约年限,版税比例,授权范围。
黑字加粗划重点啊。这是测试对方合作诚意的试金石。
合约期如果高于五年,我判断它是霸王条款。
诀窍就这么多,完了。
这三条都先摆在桌面上,我看条件合适,我才会继续和对方谈。不是这样来交流的机构,我不能说它是骗子吧,也至少是合作诚意非常低的机构。
以下为八卦,没多大意义,倒是挺有意思
不靠谱的机构一般怎么跟我谈呢?
1、画大饼
告诉我他们旗下某人月入几十万,现在大家蜂拥而至来这里发展,blah blah。
写作行业的头部效应非常强,比金字塔形状陡峭多了,几乎是个图钉结构。估计金庸现在的版税比全国90%的从业人员加起来都多。金庸能赚那么多,说明我也能赚那么多吗?拿头部作者的数据跟我说话有可比性吗?
那谁谁谁通过你们平台卖了N千万的版权,你就能把我的作品卖出那个价格吗?
以那谁谁谁的量级,只要写个提纲都有一群出版方扑上来要给他预支稿酬。
他的成交价高,版代机构好意思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
2、吹捧
跟我说在哪里看到了我写的什么,觉得写得太好了,发展前途大大滴。
然后给我绘制极美好的蓝图,以我的水平,几年之内一定成为行业内的璀璨明星……
Excuse me?天下只有我娃才这么盲目崇拜我。我啥样我心里没数吗?我三十多岁老阿姨,听两句甜言蜜语就膨胀了?
上次吹捧我最狠的那家公司,给我发来合同模版,合约期三十年。
你没看错,三十年的协议。
《著作权法》里限定最长授权期是十年。我前面说了,超过五年,就算霸王条款。三十年的合同,我也算开了眼界。
(民事合同不能违背法律,违背法律的条款没有法律效力,就算签了也没用。)
能拿出这种模版的机构,明晃晃巧取豪夺,我不指望跟它合作能有好下场。
惹不起我躲得起。
3、偏不和经纪人谈
我有些作品独家经纪权签给经纪公司了。有公司找上门来,我说你去和我经纪人谈,他软磨硬泡就是不肯,非要跟我通电话。
好嘛,通了电话,画了大饼,又把我捧上天,我问他价钱,他藏着掖着就是不肯爽爽快快报价。最后在我逼问下,他含含糊糊的,报出来4.5%版税,首印5000册。
暂且不说这价钱多低。
谁舍得把书号花在这种赔钱货上?
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他费尽口舌图的啥。
不靠谱的合约都怎么写呢?
1、分不清发行和代理
我以为,对方作为专业的从业人员,对这些基础概念应该门儿清吧?
我呸呸呸!
合约模版一打开,就要我授权“全版权”。
“XX享有著作权,XX授权YY行使独家全版权,电子书发行,多渠道投放,纸书出版权,影视游戏改编权,翻译权,衍生商品……”
我说等等,你要发行权还是代理权(经纪权)?
对方被我问个大张嘴。
发行纸书?你有资质吗?纸书发行的生意在大陆类似专卖,比烟草酒精管理还严格。你以为你去工商局注册个出版社人家就让你注册?
其实我知道对方做代理生意。但是它在这行业里混,知识产权合同连“代理”和“发行”都分不清楚?没这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2、合约里不约定价格
民事合同里,最重要的几个模块:权利、义务、价格。
还是先口头画饼,画出一大片稿酬,等我打开合同一看,里面光写我授权给它什么什么权利,不写它在什么时候应该向我结算多少钱。
我不知道是我招奇葩合同体质还是咋了。以前在别的行业没见过这么可笑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