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乡的清明祭祖习俗
查看话题 >记清明祭祖
记忆中,每年清明祭祖似乎都会提前几天,且特地挑选天气好的周末,或许这是中国农村人的未雨绸缪。一方面,农村里公墓近几年才修建,火葬也没推行几年,所以很多坟还在田间山头,万一清明节当天下雨,人们是很难在泥泞的田间或山间小路穿行的,遑论进行标坟、摆碗、烧纸、烧香、放鞭炮以及磕头等一系列祭拜仪式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迁就还在上学的孩子们。 家中每年清明祭祖都是一大群人——五服内同一个宗族聚集在一起共同祭拜先祖,俗称“公清明”,每家轮流负责一年。同一个姓氏的先祖总是沾亲带故的,但随着时间都流逝,几代以后人们的交流就愈发稀少,记忆里过年祭拜先祖也是在一起,后来就各家单独进行了。所以说,清明祭祖大概是维系这淡薄亲缘的唯一纽带了吧!
尤其对90后、00后而言,一年到头只有这短暂的一次交集,对各个先祖的身份与坟头所在位置也完全弄不清楚。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一是以前的丧葬十分简陋,只一个简单垒起的土堆也没有墓碑,下葬位置完全凭借记忆;二是地形的变化,有自然的改造——野草野树无拘无束的生长、雨水的冲刷至土坟连成一片(今年还碰见识坟不清乱拜一气的人),有人为的改造——四处改地为田、种油菜种芝麻;三是人的思想变迁,出了五服,大家也基本没啥热热乎乎的交流,那些年代久远的祖宗只做做样子拜一下,认真祭奠自己家的先祖就可以了。

由于祖坟四散各地,每年都要到处跑。今年先去的是田野,我们要在杂草丛生、仅容一人通过的小路上行走,昨晚下了雨,土路很滑,不留神就要摔跤,小表弟跟着凑热闹,一个不小心倒栽葱摔近沟里。路边的油菜花坠着泪珠,欲拦着行人倾诉,在遭到无情拒绝之后,气愤的抖落眼泪与胭脂,让后行者的衣服遭了殃。
三四十个祖坟祭拜下来,人晕头转向,只跟着长辈们走,每到一个坟只管磕个头,也不管认不认识。每当这时,我都会想祭奠到底是为了什么?中国人对神佛先祖天生的敬畏心理让人不敢对此有所亵渎,只能一边心知肚明,一边讳莫如深,顺而从之。 然而,话虽如此,毕竟在同一个村里,长辈们还是时常来往,他们身上尚存微弱的同一姓氏的归属感。我想,要是自己以后待在家乡生活,人情往来间,大概率也会无形中被环境所同化。 或许是今天天气好,祭祖的人特别多,一条小小的乡间水泥路居然被堵了个水泄不通,即使有交警在临时人工指挥,一时间也进退不得。我不得不感慨农村生活变化之大,小时候都是骑着摩托、搭载三轮车甚至步行的,一趟下来很是辛苦。 而每年清明祭祖的最后,众人都会找个空旷的地方,将剩下的黄纸冥币鞭炮通通烧了、放了,呼唤着那些坟墓已不可考的久远先祖和孤魂,再对着远方磕了个头,也算是尽过孝心、祭拜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