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露天电影记忆
查看话题 >露天电影,欢乐时光
小时候,逢年过节、过会(农闲时候的家庭聚会、届时村子的主街道和活动广场会有各种吃食、玩具、游戏、表演等)的时候,村子里都会组织唱戏、露天电影,戏曲是给老年人和戏曲爱好者看的,电影就是给年轻人和孩子们看的。还有一种情况,一些富裕的家庭,会在老人去世三周年的时候请戏曲表演或者露天电影。
放电影的前一两天,村子的大喇叭都会重复几次通知电影开始的地点和时间,电影开始前也会再次强调通知,于是不管大人小孩,都会早早吃完晚饭,带上小板凳早早的去占位置,在那个电视机稍显稀缺,文娱活动丰富(本来想说不丰富,可是仔细一想,当年文娱活动其实很多,现代人反而没有那么多有趣的活动了)的年代,看电影是让人欣喜和期待的。
九十年代,港台电影鼎盛时期,所以那个时候村子里放映的也多是港台片。通常电影都不会按照通知的时间准时进行,和现在商家做活动一样,须等人都到场,挤得水泄不通的时候才会缓缓开始,偶有例外,大概是没有被叮嘱,放电影的人也想早点放完收工吧。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一般都会投一会空屏,这就成了小朋友们的表演时间,用手做出老鹰、兔子、狐狸、孔雀等各种动物造影通过光束投到电影幕布上。

好不容易挨到电影正式开始,幕布忽闪几下、喇叭里滋滋啦啦,场下慢慢的安静了,对于小朋友来说,电影演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和小伙伴在幕布下钻来钻去,有一些胆大的孩子甚至在电影正式播放期间,仍然玩着手影的游戏,当然啦,一定也会被认真看电影的大人呵斥。
我小时候应该是跟着我爸或者哥哥堂姐或邻居小伙伴毛毛看过很多次电影的,倒也有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
《新龙门客栈》里被黑店厨子削得只剩腿骨的公公,还有林青霞被黄沙掩埋的最后一幕,让我很久不能释怀,后来看过其他被流沙掩埋的影视剧片段,总觉得这种死法太过于窒息和无助。

胡慧中主演的《狐仙》,山寨《倩女幽魂》,小时候最难忘的片段是那个蟒蛇精在看表演的时候忽然现了原形,头变成蛇从衣服里游走的场面,还有把男人练成的红色丹丸。

另一部胡慧中演的《决战天门》,前世今生的故事,当时还是小朋友的我竟然看懂了,前世曹操头疼、今生有一个杀手被人用一跟绳子下毒死的悄无声息、制作天门钥匙、最后拼尽全力抢来的华佗医术竟然化作一缕灰等等细节,也深深烙在童年的记忆中,虽然到现在大家说这是一部烂片,但是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我都看的津津有味。好玩的是,我小时候分不清林青霞和胡慧中。

记得有一次放什么片子,我爸抱着我,我越来越困,最后睡着了,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我躺在床上问我爸怎么把我抱回家的我都不知道。还有一回,我和邻居小伙伴毛毛看完电影走在黑黢黢的街上,回味着刚才电影里一些吓人的场景,越想越害怕,最后在离家还有十几米的时候,尖叫一声跑了回去。这些回忆如今想起来挺幸福的。
日后随着电视机的普及,露天电影越来越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也组织过几次露天电影,那时看了《我的1919》,还要求写观后感,参加作文比赛。听说,我们在这看电影,厕所里几个女生因为喜欢的人打架。

此后很多年再没看过露天电影,直到上大学那几年,为了丰富我们新区学生的课余生活,每周末都有两场露天电影,那个时候看了《龙猫》、《千与千寻》、《疯狂的石头》、《高兴》等电影,我们像小时候一样,带着军训时候发的马扎,坐在广场上,吃着瓜子看着电影,消磨时光。

如今,投影机普及,在自己家露天阳台喝着啤酒看一场露天电影也不是难事,有时候也不是怀念小时候,而是羡慕,羡慕那个时候会因为很小的一件事情可以开心很久。露天电影,随着时代发展,它存在和被赋予的意义也在转变,无论是小时候和家人小伙伴一起占座挤着热闹的看,还是现如今在一个轻松的文艺的环境里悠闲地看,都是一种很美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