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自我修养
什么是学霸?学霸就是不用拼命也可以取得优秀成绩的人,那些拼了命学习才比别人强一点点的人,是不配称为学霸的。
首先需要明确两条不言自明的真理:一是当学霸是一件狂霸叼酷拽而且非常重要事情;二是随着年龄增长和饮酒无度,当学霸的难度日渐增大。由此可证证明第三条真理,学会并保持一个学霸的自我修养是继续狂霸叼酷拽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必须思考的问题。
那么,学霸应该有什么样的自我修养?专注、高效、勤奋?都不是!学霸应该是刷分刷到手软,考试次次第一,证书成箱成柜!
由此可以得出,学霸最大的自我修养就是:明确目标,寻找最优解。比如,考试的目标就是得分,所以在学霸眼里素质教育就应该是扯淡的,考试的最优解法就是如何利用最短的时间、最省的力气取得高分。这看似无关紧要,却是成为学霸最重要的原则,很多普通人正是没有明白这一点,忽视了找最优解的过程,做了很多无用功,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明确目标容易,关键是如何寻找最优解?——思维方式!
学霸应该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分类-整理-融合。这也是人类中的天才们都在推荐的方式。
分类:就是将目标知识细化。以税务师考试为例,需要考五门,每一门都没学过怎么办?一门一门来,这是最初级的分类,本质上还是整块思维。那么就需要继续细分,细分为一个一个知识点,这样逐个理解难度就降低了,这个方法我们可以称他为组块思维。伴随着组块,新的问题也产生了,就是块儿太多了,脑子混乱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第二步——整理。
整理:整理就是把散乱的组块儿知识,通过比较、整合,理清框架思路的过程,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但快乐的。随着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成为体系,很多疑难问题豁然开朗,于是“剑心通明”了。
融合:最后一步,通过大量的练习,让每个知识点融为一体,无敌天下!
这个过程是不是很熟悉?对啊!这不就是辅导班的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吗?这不就是高三的第一轮打基础-第二轮重点强化-第三轮模拟大考吗?要是这么简单,岂不是人人就是学霸吗?是的,理论上只要付出努力,人人都可以成为学霸的,但这个过程一点也不狂霸叼酷拽好嘛!这个过程是需要拼了命的好嘛!这根本不是学霸好嘛!
问题在哪儿?
从去年开始,我研究了几种天才常用的学习方法,包括阅读方法、笔记方法、学习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思维导图和康奈尔笔记,以其为例,看看与普通的学习方式有什么不同?
思维导图的核心是多维度、可视化,将思维过程整理为一个网状图形,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
康奈尔笔记则是以目录作为依托,将内容整理为一级目录、二级目录、三级目录,逐项思考回忆。
这看似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将分类-整理-融合的过程一体化了!甚至可以说将过程倒置了!学习不需要强调第几轮复习,而是首先搭建一颗树干(思维导图是网状树干、康奈尔笔记是目录树干)然后分出枝叶,最后将每一个知识点挂到一颗树上。无论第几轮复习,无论怎么挂,知识点总是在树上的某个位置,顺藤摸瓜,总能一下子找到。这让我突然想到几年前学习的“记忆宫殿”,都是给知识一个定位和路径,随时找随时在。
总结,学霸的自我修养有四条:一是明确目标,围绕目标寻求最优努力方向;二是搭建知识主体树干,逐步细分枝干;三是将知识点组块,逐个理解;四是将组块知识点挂上去。这样当普通人还在第一轮死磕知识点的时候,学霸已经完成了整理和融合,剩下的只是理解、补充、完善这些知识点了。
(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