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研究计划行文“三宗罪”!没有一篇失败的RP是无辜的,你“犯罪”了吗?

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Sylvia学姐。
在前两期“干货分享”中,我为大家剖析了在海外硕博申请过程中,RP写作失败的常见原因和解决方法。今天,我来重点讲一下RP行文中的减分项,以及如何避免相关问题的出现。
RP实际上是最典型的英文学术写作。我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牛津大学读研的时候,就有专门的课程来讲授academic writing skills,系统地培训了我们书写优质RP的方法。
而在我审阅师弟师妹们RP初稿的时候,发现行文上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合宜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关注过我们前几期“干货分享”的同学应该已经清楚RP的大致结构。简单来说,前文要介绍研究背景、选题意义/价值,后文要提出你新颖的研究思路、具有可行性的研究方法和已具备的研究基础。
那么如果前半部分(introduction/background)介绍得十分完善,而后半部分(Methodology,etc.)的论述不够饱满的话,会使得整个RP头重脚轻。
对于硕博申请者而言,RP的审阅者一般为你所申请的导师,他们实际上很清楚领域内的研究进展。
所以,我们并不需要一开篇就“滔滔不绝”,只要抓住重点、把握好脉络即可。后面关于你的new idea和research plan才更能展示你的头脑风暴哦。
曾经听牛导们说过,后者才是ta更感兴趣、在ta内心评分比例很高的地方。
还有少数同学,把研究背景一笔带过,也是不可取的。研究背景的介绍是完整学术文章的要素之一,尽管没有novelty,也能够体现你对未来研究领域的认知。
敲黑板!!!
整体而言,RP应当是一个“漏斗形”结构。即,从大的研究背景出发,通过说明领域瓶颈/空白/痛点,逐渐聚焦于你的proposed topic,进而再通过对研究基础的介绍及可行性分析,展开说明你打算如何实现拟定的研究计划。

在学习雅思写作的时候,同学们可能被“灌输”了一种想法——用关联词串联句间逻辑、用过渡句串联段间逻辑。
实际在RP中,前者并不准确。我的国外导师在修改我写的文本时,常常对我的句间关联词进行调整。大部分时候,他们要求我删除关联词,同时改变前/后句的表述。也就是说,打理好行文逻辑,并非加入关联词就“万事大吉“,我们更要注意句子间含义上的衔接。只要句意有连贯性,“承上启下”的词句其实是多余的(见下例)。

图源:来自Sylvia
外国人喜欢用“总分”结构,哪怕是在同一个段落中也是如此。换句话说,你最好先抛出论点,再加一两句话进行具体阐释。
有些学生会按照中文的逻辑来选择、使用关联词,让老外看起来很“别扭”。比如,also/because/and这些词,都不宜用于居首哦。

我们再来说说英文表达方面的误区,包括语意不通、修辞不当、用词不准等问题。
根据与导师不断的探讨和我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学术写作经验,在RP中——
◆语言能够表情达意即可。建议选用常见词,特别是科技文写作,不需要过分修饰。如果引入概念,记得用简单词句稍加解释(见下例);

图源:来自Sylvia
◆长短句交错使用。长句太多,会产生阅读压力。这点其实跟中文比较相似,大家可以在成文之后朗读一下,看是否通顺、是否拗口;
◆使用专业terms。切忌选词失误,暴露你的知识盲区。同学们可以在英文版维基百科、谷歌搜索、谷歌学术上,搜索关键词或者参考文献(书籍/论文/国外学校教案等),领会学科专业词汇的运用。

今天就讲到这里。虽然英文学术写作有章可循,但确实存在一定难度,通常需要长期地学习。如果同学们对手头的RP拿捏不准,或者其他有关于出国留学的问题,欢迎随时向九牛团队的世界名校硕博学长、学姐请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