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奇肖尔德 Jan Tschichold - 现有资料整理
从《今日文字》那本书开始对这个名字有印象,后来在别的书上也看到了一些杨(以下简称杨)的资料,目前还不是很全,但是做个整理足够,后续如果更多资料,会再重新更新。
原文摘录
- 《我的字体排印之路》—沃夫冈·魏因加特
奇肖尔德是制定古典字體排印設計準的大師。七零年代初,他寄给过我一份文件,可證實他對於些計準则的立場:好的字体排印设计不喧兵夺主。好的排版的第一要素是妥善使用可讀的字體。在今日不對稱排版當然是可行的,但字體排印本質上是對稱的。一個文字塊沒有缩排會顯得不清楚,缩排強化文章的順序,幫助讀者理解。最好的字體排印設計對讀者來說是不可見的。只為了傳達作者的想法意圖。漂亮的文章,即是排版得清晰易讀的文章。
良好設計的美德是低調的優雅。設計师的责任不是刻意地去展示、模仿當前趣势的風格,也不是展示時代精神。字體排印設計應如它所是,讓人看著舒服而不該讓人疲憊,所以好的設計與突出或珍奇的字體風格完全無關(這是業餘人士的想法)。字的本質不是現代性,而是可讀性。
缩排:(指印刷或书写中的)首行缩进(缩格)
- 《排版的风格》—左佐
古典风格的代表人物是大师 Jan chichold,其认为“Perfect typography is more a science than art”,也正因其技术大于艺术,所以在排印中规则远远多于个人表现。
Jan Tschichold 的经历非常有意思,早期在莱比锡受传统排印教育,比如罗马字母表、手抄本、字母书写历史、古老的字体样本等。通过Edward Johnston 的writing&illuminating&lettering 一书自学了西文书法。1923 年他去看魏玛包豪斯展,被 Nagy设计的不对称排版的展览手册吸引,之后他又见到了至上主义者ELissitzky,在他们的影响下JanTschichold 进入了 New Typography 时期,成为构成风格的先驱之一。
1933 年因其倡导俄罗斯构成主义的新风格,而被纳粹以“文化布尔什维克”为由逮捕。被解救后,他移居瑞士,从事书籍设计。期间他发现构成风格并不为大部分委托人所认同,而且很多学术、人文类的书箱也不适合。在长篇文字排印的易读性上,经典的衬线体远大于无衬线体,如 Garamond、Janson、 Baskerville、 Bell 等。加之早期的教育根源,之后完全转向古典风格。
Jan Tschichold 对书籍扉页格外关注,认为它是全书的基调,也是读者打开书的第一印象。有两本书至关重要,Practical Manual of French Typography(M.Brun,1825)和 Handook ofyography(Hen ouir,1825)。他通过研读两本书中的样例,得到了关于词间距、字体使用、字体尺寸、装饰、规则等各种古典排印细节的奥义。
1947年他受邀去英国的企鹅出版社工作,开启了他古典风格的黄金时代。企鹅出于对品牌基因的继承,只允许在原有风格上的改进,Jan Tschichold 运用之前所学,制定了一整套排印规范。开本使用黄金比例的 11mmxi81mm;保留原来三分式的构成布局;字体只选择 Monotype 的 Gill Sans,粗体大写用于书名,细体大写用于作者名;在书名与作者名之间加入成为其代表性特点的红色短横线;以颜色区分不同的题材,曾有一个梗说只要黑色的 Gill Sans出现在深绿色底上,就是典型的英伦风;内文字体上 Garamond, Caslon Old Face 用于乐谱,Bembo 用于莎士比亚系列,优雅纤长的 Bell 用于诗集。
- 《今日文字设计》—赫尔穆特·施密德
你可以看到,在这个领域,只要我喜欢我就可以做任何事情,而你可以在这张单子上继续添加。这种开放式的态度使我与其他所有中规中距的设计师不同,如扬·奇肖尔德、埃米尔·鲁德、卡尔·格斯特纳(你可以在这个名单上任意添加)。他们都是顶尖的设计师,但也是一些盲从的教条主义者。
上面这段文字来自沃夫冈·魏因加特给赫尔穆特·施密德的回信。
小小的总结
杨是从古典风格到构成风格再到古典风格,有一个转变,无论哪种风格,都有一些关键词,比如对称、红色短线、网格化等,所以杨是沃夫冈·魏因加特眼中的遵循规则的教条主义。在这个时代,排版的可读性是现在首要满足的条件,所以杨的观点是对的,但我们就此反对沃夫冈吗,反对形式主义吗?
不!
迥异的思想是可以共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