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爱Ta就收好这10条性、爱箴言丨情人过节不过劫
今天情人节,跟各位分享2020年我读过的一些书中感触很深的“性与爱”的句子,希望对大家理解性、爱、婚姻有所帮助。
直接上干货!

1. 如果两个人想创造一段美妙的亲密关系,那每个人都应该像一座山。每座山本身都是完整和自成一体的,但当它遇到另一座山的时候,它们之间就构成了新的事物:一座山谷。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就好像两座高耸的山峰间镶嵌着一道壮丽的山谷,山谷中生命的河流在自由奔放地流淌。每座山峰都不需要对方,然而它们的彼此连接创造了一个充满自然奇观的富饶山谷。
——路斯·哈里斯
《爱的陷阱:如何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
这是我见过最好的比喻,也是独立又彼此成就。爱就是在山谷中自由而奔放的河流,是生命之源,是生命之泉,相互滋养和灌溉。

2.无论你想要什么,事实都如此:要么你能得到,要么你不能。随着亲密关系的改善,你更多地践行爱的行动(LOVE),记得在有需求时友善地请求,你的需求更可能得到满足。但这也改变不了生活的基本事实:你不会永远得偿所愿。
——路斯·哈里斯
《爱的陷阱:如何让亲密关系重获新生》
记住,生活的基本事实是不会让你得偿所愿,爱的行动会让你感到满足。而作者所说的爱的行动(LOVE)是指方向对伴侣和亲密关系的执念或者期待,用开放式的心态全情投入到有价值的行动中去。

3.有关滥交的数据浩如烟海,其中最能反映问题的或许是格拉斯和赖特在一九八五年发表的一篇报告:出轨的人当中,百分之五十六的男人和百分之三十四的女人评价自己的婚姻“很幸福”或“十分幸福”。 ——海伦费舍尔《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 幸福的婚姻也会出轨。出轨也不一定是爱情或婚姻的毒药,是人性也会成为生命中的挑战和机遇。 4.“要想了解人们为爱情做了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去看谋杀专栏呗。”萧伯纳很了解浪漫爱情和依恋的力量。 ——海伦费舍尔《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 去看看微博上杀妻案,你大概懂作者的这句话。总之,不能好好相爱,还不如彼此放过。恋爱,结婚不一定是幸福的开始,但是分手、离婚一定是。

5.在许多文明中,爱情首先被视为婚姻中的一项颇为可取的副产品,而不是一个让人结婚的好理由。印度的传统文化颂扬婚姻中的爱情与性,但并不认为爱情和性吸引是令人信服的结婚理由。 ——斯蒂芬妮·孔茨《为爱成婚:婚姻与爱情的前世今生》 爱情跟婚姻在中国也就几百年的历史。李银河老师建议:“如果你很想结婚,那就不一定非要等到爱情不可,跟一个仅仅是肉体的朋友或者仅仅是精神上的朋友结婚也无不可;二.如果你并不是很想结婚,而且一定要等待爱情,那你内心要足够强大,要做好终身独身的准备,因为爱情发生的几率并不太高。”

6.社会越是抑制性·欲,越是强调性的禁忌,一些人也就变得越发迷恋性。 ——斯蒂芬妮·孔茨《为爱成婚:婚姻与爱情的前世今生》 罗素说: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于性,就是要把性的全部内容毫无保留的告诉他们。谭嗣同在《仁学》里,谭氏里写道“详考交媾时筋络肌肉如何动法,涎液质点如何情状,绘图列说,毕尽无余,兼范蜡肖人形体,可拆卸谛辨,多开考察淫学之馆,广布阐明淫理之书”——使国人抛弃“性即淫邪”的陈腐观念,认识到性乃自然之事,“毫无可羞丑”之处。120年过去了,我们的社会谈的最多的还是性禁忌和性问题。 7.总有一天,性的快乐主义会成为主流。那时,传统道德将土崩瓦解、烟消云散。例如:双方在婚前性·爱中比“守贞禁欲”更加快乐,或者在婚外性关系中比在婚内更加快乐,那么社会还有什么理由去禁止之? 再往后,中国会迎来“性的自然主义”的时代,也就是性的平常化、多样化与主体化。人们将不再争论“性”的是非,更不会拿“性”去攻击别人,但是人人又都具备了性方面的自主选择能力和负责能力。这就是笔者的理想境界。 ——潘绥铭,黄盈盈《 性之变:21世纪中国人的性生活》

这是所有做性教育人的理想境界,一个实现了性文明的国度,自由开明包容。 8.在长期亲密关系中,性·爱代表着一种健康的相互依赖,可以满足伴侣双方对亲密的诉求。这种联系能有力阻止外来诱惑。过上愉悦而有意义的性生活的基础,是对我在第7章里描述的那类亲密性对话的严格执行。而现在,你可以将性·爱作为谈论的主题。用性来交流爱意不只对外遇后重建感情的伴侣有益,对于从其他所有类型的背叛中艰难复苏的感情而言,也同样至关重要。 ——约翰戈特曼,娜恩西尔弗《爱的博弈》

性·爱在长期亲密关系中至关重要,我听过最大的谎言是:我们感情很好,但是我们性生活不和谐。作者提到的第七章中亲密对话包含四个方面是:表达感受,开放式提问,加深彼此的链接,表达热情和同情。性·爱本身就是一种沟通和交流方式,是身体和灵魂的沟通。 9.亲密的性·爱是一种既需要敞开内心又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需要我们给予并且接受。当我们进入爱人的身体,进入对方的情欲空间,不用害怕被吞没或者迷失自己。同时,我们也需要能够进入自己的内心,能够在爱人面前沉浸于自我中。要相信当我们从自我中走出来的时候,爱人依然还在;相信当自己暂时沉溺其中时,爱人并不会有被排斥的感觉。 在与伴侣亲密时,我们不应害怕被吞噬自我,而同时,在感受到自我的独立性时,我们也不要担心被爱人抛弃。 ——埃丝特·佩瑞尔《亲密陷阱:爱、欲望与平衡艺术》

这段话阐述了作者的核心观点,我们需要在稳定和安全亲密关系与激情和浪漫性·爱中达到一个平衡,在你和我之间寻找一个爱情的平衡点,保持独立,亲密有间。 10.只爱自己的人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骄横的占有。不爱自己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谦卑的奉献。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唯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 ——周国平《爱与孤独》

这段话阐述了作者的核心观点,我们需要在稳定和安全亲密关系与激情和浪漫性·爱中达到一个平衡,在你和我之间寻找一个爱情的平衡点,保持独立,亲密有间。 10.只爱自己的人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骄横的占有。不爱自己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谦卑的奉献。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唯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 ——周国平《爱与孤独》

这是一部有关“如何做好爱”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一共有十集,没有所谓尺度,因为就是为了还原性科学的本来面貌,从什么是性,为什么要学习这套性爱指南,到怎么去做好爱,如何获得性高潮,前戏和体位等非常详细。如果你对具体做爱还有什么困惑和疑问,好好看看吧,非常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