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日记
一直非常庆幸可以来U大学学习,这一年我认识了很多很多让我终生难忘的老师,前辈,与我的本科学校不同,他们身上的科研气氛非常浓厚,M老师的认真严谨却又浪漫,这学期的C老师则是典型功课老师的样子,他们的课堂让我觉得,能被这样的老师教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这是我科研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记录一下C老师今天在课上分享的小故事。他的一个师弟,凭借对仪器原理的深刻理解和活学活用,不仅在顶级期刊上硕果累累,更是被各大电镜公司看做人才,争抢聘用。又讲到我国现在被卡脖子的问题,说了好多我没听过,也没想过的思路。经常有人开玩笑说,科研是有钱人才玩得起的,我一开始并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后来在这个领域呆的时间越久,渐渐就明白了,因为国内的科研风气仍是急功近利的,我所认识的硕士,博士,甚至本科,没有人是为了探究科学真相而工作,为了什么?平庸点,为了有篇文章可以毕业,追求高点,为了文章数量越多越好,影响因子越高越好。科研界有一条潜规则,如果你有一个非常先进的仪器,那么你的文章就可以成为世人眼中的高水平文章,而先进的实验仪器,大部分,是国外进口,价值不菲,不止不菲,可以说非常昂贵,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开玩笑说科研是有钱人的游戏。但是科学的本质是什么,不是为了毕业,不是为了在个人简历上写上一个很高的影响因子,而是为了探究真相,是用自己的思考、知识储备、经验,去解决问题,发现真相。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忘了初心,科研人也一样。C老师说,别再去追求那些所谓高大上傻瓜式的仪器了,那都是在为国外的仪器公司当挖矿机,你做出来的结果越好,越证明他们的仪器优秀,销量就会更好。那卡脖子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呢?别再追求那些影响因子啦,多干点实事吧!一番话下来,我相信是老师的肺腑之言。实业家是我所敬佩的,科研不是象牙塔里的东西,科研要造福民族,造福人类,用Z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学有所用。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今天你偷了一分懒,日后要花十倍的代价去弥补。从我听到这句话起,就被不断证实。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不忘初心。这才是人生的目标。这句话说来容易,但是背后可能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年轻人应该更加勤奋。
最后一个故事是C老师自己的故事,做一个材料有人告诉他退火温度不能超过400℃,但怎么做都做不出来,尝试了一切办法,最后C老师豁出去把退火温度调整到700℃,然后就成功了。从这个老师的课上,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思维,不仅是这一个例子,那就是,如果你的实验结果出现了误差,不如你所想,那么第一时间一定不应该是怀疑自己,你可以怀疑一切,但不应该妄自菲薄。但这也就体现了实验记录的重要性,你首先要保证自己没有出错,才有底气去怀疑别的环节。
最后借用X同学的微信个签,简单的事情抓紧时间赶紧做,要勤奋,眼界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