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四年,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是周末,六点就醒了。一改往日的拖延,我强迫自己从床上爬起来码字。
上周跟河北省作协长辈赵丰老师聊天,告诉他因为喜欢拖延,我的产量特别低。就拿周末两天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浪费了,睡到十点才起床。
不好意思,见笑了,周末我做不了多少事,反而是平时下班读书写作效率高。
赵老师告诉我,你这样不行。你是业余时间写作,全靠周末。从早上六到十点,这四个小时能读很多书。
他的话让我深思很久。其实道理我也明白,只是太懒,又怕冷。从这周开始,我决定雷打不动六点起床读书写作,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我是2017年6月注册简书,10月开始有目的写作,算下来已有四年。
当初仰望的作者,有的成了朋友,有的成了圈内知名作家。当初的写作老师沉香红,齐帆齐,现在发展都很好。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一开始就遇到了她们。
从最初的单纯迷茫,渐渐蜕变得成熟,不再为外界的闲言碎语所惊,所扰,心中笃定,缓慢前行。
最大的改变是性格的改变,其次是圈子的改变,再者是思想的改变。
先来说性格的变化。
外在性格的改变
在出版第一本书的时候,我想用笔名“柳兮”,后来出版人告诉我,你用笔名,将来加入作协,要出版社开证明,到时会很麻烦。而且笔名重复的作者有很多,到时怎么证明是你写的?
后来问了我妈,她说用真名出书。如果用笔名,村里人不知道是我写的。好吧,也许是虚荣心作祟,我用了真名出版。但心里始终很遗憾,因为我非常喜欢笔名。
不仅出版,发表我也不喜欢用真名。我不太喜欢真名,可能潜意识里接纳不了过去的自己。也许过去的我,在别人眼里没有很差,但我真心不喜欢那种文静柔弱的样子,给人以谁看了谁都想欺负的感觉。
我之所以讨厌这种感觉,还因为从前我在职场并不得意。在某个公司,被主管排挤。从那以后我决定不再向任何人透露个人喜好和内心的想法,拒绝和非同频人对话,也下定决心改变自己。
我把不开心的事全写出来,然后写了改善对策,再销毁。
那个夜晚,我跟过去的自己告别。
职场的残酷让我明白,这个世界不仅有阳春白雪,还有风雨暗礁。我在没有充分了解人性的情况下栽了跟头。
那段经历让我明白一件事:
永远都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努力精进,不迎合不讨好,因为卑躬屈膝换不来感情和尊重。
不能给别人带来价值,再怎么维护感情都没用。尊重和仰望来自你真正能帮别人,而不是你对别人的态度。
努力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别人。
往后的日子,洒脱一些吧。
我把诸如此类的生活随感发在朋友圈,无意中发现有人转发,看样子大家都感同身受。也许自己觉得写得不好,但有人看了就喜欢。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避讳在朋友圈发自己的想法,经常练笔,有时间再把碎碎念扩充成文,不知不觉,居然写了几十万字。同时,职场带给我的伤痛不药而愈。
面对生活,我无暇迷茫,把时间用来读书,写字,听网课。几年时间,技能精进不少,收入有所提高。
性格刚毅,坚韧,学会带上武器生活,学会了还击,不再轻易被人踩踏。
之前迷茫时,我曾算过命。他们说我往后余生都有好运气,有贵人相助,会富足安逸。若真如此,那便是写作带给我的。
写作,不仅仅是写这么简单,它还能梳理知识,梳理思绪,记录生活,是一和提升和反省的有效方式。
圈子的改变
其实,大部分人际交往都是无用社交。在没写作之前,我曾经羡慕过别人有一堆朋友前呼后拥,后来发现他们也不比我快乐,也没有获取更多的利益和提升。
把时间花在人际关系维护上,本身就是一种消耗,有时间多陪陪家人,不是更好?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否长久,不在于你的态度,而是双方的共同利益能维持多久。于商人如此,于普通人更是如此。
普通人,哪有那么多朋友?那些和你称兄道弟的人,只能共享乐,不能共患难。一旦脆弱,这些朋友会告诉你什么叫世态炎凉。
我不喜家常里短,道人是非,对别人的隐私也不是那么感兴趣。生性寡淡,不爱攀比,不爱扎圈,不爱社交,只有三两知己。从前如此,现在更是如此。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我从前的主管,他就是一个特别喜欢打探别人隐私,背后议论员工生活的人。而且非常喜欢混圈,喜欢到处吃吃喝喝,然后去夜店寻欢。大家都投其所好,办公室的气氛很怪异。
他也确实靠混圈,朋友介绍,找到了份普通人觉得还可以的工作。但除了这个,好像也没别的了。他请假去上海参加电商大会,向各种大咖递名片,攀交情。
有时候看到他发在群里的视频,我觉得他好累。他对别人的谄媚,和对员工的严厉刻薄形成鲜明对比。那时,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就高踩低。
后来我觉得自己和公司的企业文化格格不入,就辞职了。
那是我最糟糕的一段职场经历。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反复提到的职场事也都发生在这一段。
每个人的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两个糟糕的人。有时候回顾过往,我就想,能遇到这些糟糕的人,说明了我的圈子不好,都是意念招来的。所谓“正能量吸引正能量,负能量吸引小人。”果真如此。
那段时间我状态很不好,各种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后来,我写作后,才慢慢释怀,才明白,什么叫同频相吸,非同频成仇的含义。
有些人,一见如故。有些人,久处成仇。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合不来,不是你做错了什么,而是你们根本不是一路人。你不用白费力气做很多努力,没有用的,别人不会领情,你也会很失望。
回想过去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和“三观不合”这个词做斗争。没看懂人性,没学会处理问题,以致耗费大量精力。
现在,我按自己的想法生活,每天上班,下班,读书,写作,听课,生活充实,内心悠然自得。
不患得患失,一切随缘,顺应天命。不去讨好任何人,因为我知道人生最大的贵人是自己。自己不努力,认识谁都没用。
也学会了断舍离,不舒服的关系,马上结束,不去挽留。合不来的人,不去打扰,不关注。看似无情,却也不失为一种洒脱。
思想的改变
文学的治愈力量是无法想象的,它能使一个脆弱的人发生质的改变。
从前,我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出版自己的书籍,加入作协。也没想过会或直接或间接地认识一些比较出名的作家,还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文友。
也没想到靠写作,彻底让我摆脱偶尔落寞的状态。
毕竟,生活给你的惊喜,永远不会让你提前知道。
虽然我从小作文就好,也有一个文学梦,但身边人告诉我最多的就是“不可能”。潜意识里,这三个字烙了我心里。
我对未来,按部就班,按照普通人的路径走着。因为我太平凡了,不过普通人的生活,还能过什么生活呢?工作,结婚,生子,一眼望不到头。
结了婚之后,身边很少有人再看书,更没有人报课。在她们心中,男人才是心中的天,依靠他,才能善终。当然,她们也很快乐。
写作让我彻底打破了这种状态和想法。
现在,宅家的时间变长,线下社交变少。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家读书,写作。把闲钱都用来买书,买课,精进技能。我不再跟合不来的人交往。她们很好,但我不想再多说话。不太重要的人和聚会我都婉拒,我想把时间留给亲人和真正的朋友。
执行力越来越强。我给自己列出了书单,且定期更换书目。列出周计划,月计划,除非特别累,否则一切按计划行事。
学习和动手能力越来越强,学会了自愈,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不懂的问题就百度。真正做到了“向内求。”安全感十足。
写作让我变得越来越明朗。之所以踏上写作这条路,除了爱好使然,还因为从前过得不快乐。现在我很享受独处的时光,写作让我很放松,而且每一天都充满希望。
一个人在房间敲敲打打,一串串文字就像一个个音符,在我的指尖跳舞。我把过往总结,把心中所想诉诸笔端,这种沉默的“喧嚣”,只有喜欢写作的人才懂。
现在,我敢正视自己的短板,当有人质疑和嘲笑时,也能淡然处之,变得越来越自信。也有了一些大胆的想法,敢于尝试,敢于打破别人以为的“不可能”。
因为长期坚持写作,读书,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正能量的三观,不再轻易被网上的一些谣言和焦虑所迷惑,也会选择性地相信“一些鸡汤”,不盲从,不跟风。
写作,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普通人太容易迷茫,被诱惑,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如意。但不管怎样,都要做独一无二的自己,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
如果你也喜欢文学,喜欢写作,那就不要管别人怎么评价,提起笔来开始写吧,说不定未来会有小小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