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行——可鲁克湖
旅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放松身心,也不在于在人前炫耀,而是真正的找回心灵的自由。别人说又有何重要呢?

来德令哈支教已经两周了。紧锣密鼓的工作刚刚适应,旅行的日程就已经拉到了线上。好在出来的小伙伴们都是爱吃爱玩的人们。大家都认为工作和生活并不冲突。工作时就应该认真工作,旅行时就应该高兴开怀,何必去管他人说三道四呢?于是乎,可鲁克湖就这么猝不及防的撞进了我的支教生活中。
说也好笑,那天我还天真的以为我们只是去一趟民族博物馆然后就开始下午的援青运动会来着。可是当车逐渐开出了主城区,周边的街道逐渐变成戈壁沙漠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今天去的地方并不是简单的博物馆。那时,是我第一次听到“可鲁克”这个名字。(是不是挺像一个德国小镇的名字)建国之后,可鲁克是关押战犯、劳改的地方。后来随着上山下乡的运动,以及开发大西北的活动,可鲁克镇才逐渐变成了一个农垦、煤矿的小镇。美丽的可鲁克湖就隐藏在小镇的附近。


3月的戈壁滩上充满了荒芜的气息。就连远山都是沉默的模样。道路两旁的蓬蓬草就这么一坨又一坨随意的分散着。夹渣着尘土和迷蒙的阳光恣意伸展。偶尔出现的一排树木就如那荒漠上的精灵,虽然只有精瘦的枝干,却总给人一些绿的希望。然后又是戈壁,又是远山……
就在这样反复被荒凉折磨的时候,一大片蓝色,又或者是绿色突然间出现在了眼前。在南方,水总是和山相连,水总是和桥相接。但是在这里,水就是水,它是大地上独立的个体。它的出现不需要远山的铺垫,不需要树木的提示,就这么直接地镶嵌在了土黄色的大地之中。它茕茕孑立,展示着我就是我的态度。

它蓝,蓝得透亮,又有渐变的层次。岸边的浮冰还未消逝,碧蓝的湖水从浮冰处荡开去,一路蔓延成深蓝色、淡蓝色、湖蓝色、蓝绿色,绿色,最后融进了天空中。与水汽、白云调和成另一种蓝,将天、地、人都调和成了空灵的颜色。偶人飞过的两三只白鸟化成了白云,点缀于蓝与蓝之间。

但你若细看,你又发现这蓝与蓝之间还夹杂棕色,褐色,土黄色,黄色。他们连接着大地,将山脊隐藏的另一面暗暗地展示在粗心的游人面前。他们或连接着几支芦苇在风中摇荡;或冻着一小撮碎冰,形成龟裂的图纹;或干脆就裹挟着大地,直闯闯地冲进这满天满地的蓝色中。

听说,这片咸水湖的另一面是托素湖,而托素湖是淡水湖,与可鲁克湖形成了一咸一淡相融的褡裢湖的奇观。可惜,3月的湖水还未解冻,无法在这两片湖泊上泛舟,不然还真想看看托素湖又会是怎样的美呢……
可惜当时留给我们玩赏的时间只有20分钟,可是这片蓝却久久地停留在了心里。它不同于大海蓝色的宽广,也不同于江南蓝色的秀气,更不同于江水蓝色的粗犷。它是一种独立的蓝,不急不缓,朴素、圣洁、自由。
在这里,水就是水,山就是山,大地就是大地。他们彼此独立,又相交相融。在这里,天地苍茫间,感受到的是自由的精神,是独立的意义,是一种无畏、无惧、畅快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