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失传的古陶瓷焕发青春——访北京周永阳艺术工作室

文/陈义风
———访北京周永阳艺术工作室
北京五环路外一个静谧的村庄里,从北京陶瓷研究所自动到乡下来的陶艺家周永阳正带着他的儿个弟子点炉烧。他们的窑房位于一望无际的旷野之中,夜深人静,连声咳嗽都能传得很远,冬天这里寒风刺骨,气温比城里至少要低好几度,北京周永阳艺术工作室的师兄弟们巳经在这里呆了几年多了。
几年前,当他们从北京繁华的市中心来到这个被大片农田包围着的乡下时,村民们大都投以好奇的目光。他们似乎很难理解:乡下人都到城里面打工淘金,这户城里人怎么到乡下谋生来了呢?周永阳作为私人研究宋代陶瓷的陶艺家,最明白其中的缘由 ,城里寸土寸金,建一座样的窑房及生产车间,对一个普通的陶瓷工作者来说太不现实了。
八十年代初,周永阳就迷上了宋代名瓷,包括釉料配置、上釉方法、烧剖过程及现代造型设计等各个环节,周永阳的舅舅任敷孟是位学富斗车的陶瓷专家,著有陶瓷工艺学等著作,在宜兴陶瓷学校任教看到外甥对儿近失传的宋代陶瓷情有独钟,十分欣喜,便将外甥介绍给一位我国著名古陶瓷专家、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专家李国桢。

在两位老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周永阳发誓要攻破宋代名瓷的技术难关,他经常彻夜地呆在烧刮现场,饿了,啃口凉慢头,困了,洗一把凉水脸,不弄清数据和规律他是不会,离开现场的,他一遍遍地试验配方,真是废寝忘食,以至千胃反复溃疡,最后不得不实施胃部切除手术。
古陶瓷中最让周永阳情牵梦绕的是南宋的哥窑和官窑育瓷,哥窑瓷器是古陶瓷中的极品其外形浑厚稳重(古称釉如凝脂),釉面温润如玉,为历朝皇帝所钟爱由于哥窑烧制温度狭窄,制作工艺复杂,精品不可多得,即便在宋代,哥窑瓷器也极为稀缺,仅仅用来为皇室朝贡。到了今日哥窑瓷器已成国宝,文物仅存千故宫博物院 哥窑的烧制工艺更是早巳失传,尽管不断有人试图复制哥窑瓷器,但由千烧制难度太大,耗材耗物,人们只得望"瓷"兴叹官窑青瓷也是宋代用来给皇帝进贡的极品瓷,它和哥窑同属千青瓷系中的乳浊釉(即厚釉青瓷系) 官窑青瓷的颜色比哥窑要深,呈翠绿色、青绿色或黄绿色,硬度比哥窑瓷器大,烧成温度远高于哥窑 (1300 'C左右)。
宋代官窑青瓷在国际上享有声誉,16世纪就传人法国 当时法国的著名歌星CELADON 演出时的衣裙,颇似中国官窑青瓷的颜色,故法国人把官窑青瓷称之为CELADON ,从此该名叫遍全世界。官窑青瓷的烧制难度不如宋代哥窑瓷器,哥窑青瓷,是以钾钠钙镁为熔剂的古代高温瓷中温度最低的,釉在如此低的温度下很难结合,厚釉在重力作用和钙釉的突然收缩下,很容易剥落、滚釉,釉和胚的膨胀系数过大,胚体很容易开裂,因此,突破了哥窑青瓷的难关,制作其他古瓷釉相对就比较容易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在城里时,周永阳实际就已破解了宋代哥窑、官窑青瓷、吉州窑木叶天目瓷等古代名瓷的烧剖技术,并成功烧剖出些丝毫不亚于宫藏文物珍品的瓷器,只是限于条件的限制,不能把工艺进一步推向成熟,为了实现自己多年的夙愿,周永阳说服了自己的妻子,带着同样痴迷古陶瓷的儿子来到了这个远离城区的乡村。
来到农村后,周永阳立即建起窑房和生产车问,成立了艺术工作室,开始了宋瓷的系列烧制。
周永阳烧制的木叶天目瓷器,已达到了当今世界上(包括日本)刺乍木叶天目瓷的最高境界。他制作的菩提叶天目瓷,得到台湾佛教界的高度评价,除了宋代的哥窑、官窑陶瓷,周永阳对宋代的吉州窑、磁州窑也有独到的研究。周永阳的举动也吸引了,些有志千古陶瓷艺术的年轻人,包括一些外国青少年,他们向周永阳提出拜师的请求,有的人甚至主动来到艺术工作室,协助艺术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烧出和宋代哥窑、官窑一模一样的瓷器,不是周永阳艺术工作室的唯一目的,他们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古代令人叹为观止的制陶着釉技术为现代艺术观念服务,让失传的古陶瓷在新世纪里焕发出青春光泽。
2000年11月,周永阳艺术工作室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实践。他们应用宋代名窑工艺,烧制出传递近代人文理念的大型古陶瓷壁画——文学墙。
文学墙璧画由130多块长36cm .宽46cm的高温古陶瓷方砖组成,既有现代造型的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又有一些充满了历史苍桑感的书籍残页。人物浮雕部分主要采用宋代吉州窑油滴釉及兔毫釉装饰工艺烧制,文字背景部分则采用著名的宋代铁锈花装饰工艺,古朴,典雅,浑厚,传守出经典文学作品博大而精深的内涵。
此壁画矗立在北京北海公园对面的“文采阁”墙壁上,面向平安大道。该璧画突破了传统古陶瓷造型的局限,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整个壁画既使人联想起幽远的中国历史文化,又让人感受到现代文明的强烈辐射。
除了璧画以外,周永阳艺术工作室还创造出许多耐人寻味的艺术作品。如官窑青瓷的“天猿”陶塑,是他对自由.自然理念的体现。它的“牦牛驮花桶”青瓷雕塑,歌颂了耐劳和奉献的精神。而“哥窑羊”典雅朴实的造型,是宋代哥窑工艺与现代造型艺术合二为一的大气之作,周永阳先生称这些作品为----“现代文物”。
周永阳先生对“现代文物”作出这样的诠释:“采用传统哥窑制造工艺,再现传世哥窑古瓷艺术特色,其釉体外观及工艺要求,与宋代哥窑一致,同时运用现代艺术设计概念,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现代古陶瓷陶艺作品。在金钱物欲横流的今天,无人赏识也不要紧,自有后来的赏识人,谓之曰:现代文物。”
周永阳先生不仅创造了大量他称之为"现代文物”的古陶瓷艺术作品,他还擅长油画.国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他有很深的西方写实艺术基础,同时感悟中国东方艺术和西方现代精神,创作出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艺术品。他的油画和雕塑曾在中国美术馆参加过展览,刘开渠等艺术大师为他的作品题过词。

周永阳先生现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诞填以为器”(老子语:水和土称为“诞”,土黄而细密曰“填”)。他的工作室前面是带窑炉烟简的石棉瓦棚子,后面是塑料大棚。他说“我的工作室是-一艘舰艇,在租来的土地上航行,坚持八年‘抗战’!”他常引用古人的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现在,时常有世界各地来信要求鉴定宋瓷,有询问、咨询的,他津津乐道,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
文章采自:时代风采 60 下半月刊
2021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