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观天地之相而定棋之道,长者以非道做局,世人皆不喜思变,随波逐流
两汉统一长达四百余年,与其思想统一密切相关。汉初,刘安(公元前179年至前122年)携众门生著《淮南子》一书,后人将该书归于杂家,不过细细品味,此书杂而有意,即有“言道入儒、携道合儒”之意,《淮南子》书末有言:
“若刘氏之为书,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权事而立制,度形而施宜。原道之心,合三玉之风,以储与扈冶,玄妙之中,精摇靡览,弃其珍挈,斟其淑静,以统天下,理万物,应变化,通殊类。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拘系牵连之物,而不与世推移也。故置之寻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应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