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坏情绪:转移 vs 面对
转移容易操作一点,比如常用的“吐槽”。我的闺蜜萧萧就常用到闺蜜群里吐槽这种方式来转移坏情绪,但是因为是闺蜜,所以我们都知道萧萧坐拥厦门平层别墅店面写字楼,与老公二十年恩爱如初,孩子美丽聪明上的厦门一中,但又因为是闺蜜,所以我们都会很塑料姐妹地安慰一下。
“喝酒”是另一种转移方式。“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绝对是真理。古希腊神话里的Hephaestus因为长得实在太丑,婴儿期就被Hera给扔掉好几次,长大后练就一双巧手,做了个椅子把Hera给绑在上头,谁找他说都没用,最后还是酒神Dionysus跟他喝了几顿酒给解开心结的。但是今年白酒股票实在跌得太狠了,慎用。
说到古希腊,怎么能不提“运动”这种丰俭由人老少兼宜的坏情绪转移方法。跑马、撸铁、游泳、或者是一弯解千愁,都挺好。小学时,跟熊爷学校Couselor开过多次会,专家们给的应对焦虑、愤怒、悲伤等坏情绪的建议花样繁多,其中包括最简单的walk away,和打开衣柜大喊。唉,不知道Couselors是不明白还是真不明白我最糟糕的情绪其实来自你们给我写邮件让我来开会。
转移坏情绪大概就跟找一新欢来排解失恋之苦一样,上手容易见效快。但是面对坏情绪,也就是正面杠,要难得多。《金刚经》讲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用禅宗六祖的话对这八个字做注解,就是那首著名的开悟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只是,如果本来无一物,“而生其心”又是指的什么呢?索达吉堪布是如此作答的:“应无所住”是讲空性,一切法在空性中安住,除了空性以外没有其他,即第二转法轮的意义;“而生其心”是讲空性的同时显现不灭,如来藏光明可以在空性中产生,即第三转法轮的意义。
心是一个明空无二无别的本体,一直在那里,如同康德说的与现象对立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明“是心的本来面目,但是”空“却是通向心的途径,或者说是非途径,这又跟老子的“道法自然”联系在一起。
然而,即使了解无住生心,接受刹那无常,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我就比完全不认同“凡所有相,皆是虚幻”的熊熊容易生气多了。佛教的解释是这跟每个人的根基和福报相关了,竟然不能反驳。
中午吃得太少,话扯得实在太远,回到正面杠坏情绪上。首先,如果是因为自己渣而生出的坏情绪,那还是该道歉道歉该弥补弥补。如果是因为被渣,那必须该骂人骂人该打一架打一架,只是如果打人骂人后果承担不了,那就列个复仇计划,列完之后十有八九心情极其平复,毕竟意念复仇也是复仇。但如果是贪嗔痴,额,又转回来了,还是放下吧。
好累,已经忘了自己为什么吃完饭回来写这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