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精茶包和味精汤包
久没写字,总怕语句连不成一片。但敢于抒发和记录总是好的,至少把随笔诞生了下来,而非胎死腹中。逻辑和中心,都是后话了。
连着下了两周雨的上海,终于放晴了。柔和的春日下,满枝的海棠从学校的矮墙上溢出来,映着蓝天,圆润粉白,可爱极了。
毫无预兆的,被杉树传染了花粉症。左边的鼻子里,总觉得有飞絮在作乱,一呼一吸之间喷嚏练练,鼻涕不断,只敢换嘴巴呼吸。看着窗外的阳光,也无心无意责怪正在生长发芽的杉树,只觉惬意。
最近很爱《俗女养成记》,断断续续的二刷闽南语版。虽然台南的语音和泉州还是有些许不同,但是真的很相近了,就像是隔壁村讲的话,隔壁村的家长里短,近似到足够让我想家想得两眼泪汪汪。前些年还抗拒台剧台语腔调有些过度,让我感觉矫情,最近又觉得它可爱,像极了我小时候生活的家乡。我果然是个极度善变之人。
所以喜欢喝乌龙茶,大抵就是因为福建盛产吧,以及父亲每日无休止的饮茶习惯,给我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泉州的茶盏很小,只够半口,但泡茶的水很烫,不太喝茶的人,大概得花上十分钟,才能喝完这小半盏。只有我爸那种,喝茶几十年的人,才能磨练出“铁舌”,90度的茶一杯干。而我这种喝茶小白,不仅舌头受不了高温,连手也受不了茶杯的温度。
每次回家,爸爸都会给我泡他珍藏的茶叶,虽然我也喝不出个所以然。在他的众多茶叶之中,我曾最喜欢金骏眉和正山小种的味道——我爸说是味道比较人工,不够自然,而我恰好觉得和奶茶有些神似,所以可能我就是喜欢香精的甜味吧。
最近热衷于蜜桃乌龙茶包,其实我也尝不出好坏,单纯沉迷于漂浮着的蜜桃甜甜的香气。想给爸爸寄一包,让他尝尝新式茶饮,结果他讲:“我都喝茶叶的”,言外之意,看不上茶包,更看不上香精茶包。可是我确实还蛮喜欢这种不太重的香精香气,或许是诱食剂?
喜欢香精茶包的这事儿陡然让我联想到前几个月吃的鼎泰丰小笼包。40左右的一笼小包子,确实汁水丰富,只是在我看来,味道完全比不上南昌路上的无名汤包馆,虽然我曾亲眼目睹店里的厨师把一整袋味精倒入肉馅里,当时还着实把我惊到了。但多亏了一袋的味精,汤包确实鲜美。
在我的味觉评价系统里,鼎泰丰的包子比不上无名味精汤包。就像天然的铁观音的香味,远不如香精茶包。
我开始检讨自己的喜好,不够天然,不够高级,被速食物欲所侵扰。
我是否要设立条框来规矩自己的吃食,以习惯观念里正确的东西呢?
如果不讨厌倒也罢了,长期强迫自己确实是有些难受,健康而不开心,还是心理不健康。
算了,有什么好纠结的呢,现在体感好喝、好吃、好看就成,管什么原因呢。
等哪一天变了,又有新的体验,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