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深井
周三的定向越野课位置在大学城外的长洲岛深井村,除了感觉路途遥远之外呢,倒是没什么特别大的感受,平淡无奇,但只有在骑上单车的那一瞬间,我才感受到了这自由的气息。定向越野这个课挺难抢的,说是因为大家都羡慕能去校外上课,而且上课跟玩似的(确实如此)。
来到深井村了之后,才知道这节课不是定向了,而是一节观光课,也就是在深井村里随便逛逛。但其实我的兴趣还不是很大的,因为同组的同学,我都不太熟,甚至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可能这就是大学吧,大部分人都注定是成为陌生人的。来的路上骑过大学城岛和长洲岛的一条河,扑鼻而来的是一阵鱼腥味,倒不觉得恶心,相反是觉得真实,也更接地气了。
究竟是什么时候才激起我内心的兴趣的呢,是周围土著讲的一口地道番禺话吗,还是那些欢声笑语的小朋友。我觉得可能是老师讲解深井村历史的时候吧,这是广州唯一一个靠近城区的古村落(事实上倒也不是很近),500多年的历史吧,是当时清政府重要的港口,所以当时英政府其实要求清政府割让长洲岛的,但受到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也便割让了香港岛。
这像是一次旅游,也让我想起了上次的杭州之行,对于旅游,我真的很不解,不知道去游什么,也就致使对于杭州这座城市没什么特别大的感受了。

深井村的人姓凌,首先来到是凌公祠,外表很崭新,但仍能看到那些沧桑而古老的痕迹。同学们大多都路过瞄了一眼就离开了,在我本来想走的时候,我发现祠堂里面有挺多人的。我靠近门口看看,里面的人围在一起,是在打牌吗,还是下象棋。顿时我就挺羡慕他们的,因为我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就是和我的好友们在奶茶店打牌吹水了,但爸爸似乎不是很喜欢我这样,在他眼里像是不务正业,那也确实,这样确实是不务正业了,晃悠悠的一下午就那样过去了,除了那一时间的快感,就毫无收获了,除了一身的疲惫。

我继续走着,这村落是古建筑和新建筑相交替的,很多新建的村屋,也很多老旧的古屋,大多也没什么人住了。这里种了很多桂花,所以巷子里都是香香的,但也不少那种老旧而发出独特霉臭的巷子。
这有很多开了花的树,但我分不太清到底是什么树。


一路走来,感觉没什么收获,像是走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城中村。发现有很多祠堂,也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祠堂,也不清楚为什么每一个祠堂旁边都有这种小道,也不清楚里面放着什么,就走走看吧,就走着,不带什么目的,不带什么情绪,有种在别人的生活边缘观望的感觉。


这里很多这种很深的小巷子,却也意外的干净,走进去门口都会放着奉神的位置,每条巷子都会有自己的名字,那一种古时候的书香气就出来了,也算是意外的惊喜了,因为很多地方已经不会再有这么文雅的名字了。


沿着巷子继续走着发现一家很独特的艺术馆,不知道是个人的还是开放的,开在这种巷子深处倒也很显个性。门上的花已经长出来了,粉粉的很吸引人,很想进去看看,但是想想还是算了。
看到一座很大的楼,应该是个祠堂什么的吧,抑或是炮楼,想起乡下老人说过,旧时土匪是很猖獗的,所以当时家里都会有枪,村子里都会起一座炮楼防御土匪。爷爷的枪已经生锈了,再也开不了了,而爷爷也离去了,想到这里,没有感伤,倒是有种回忆的感觉。

这座村子的旧在于那些祠堂和老旧的楼,而新的,除了那些肩并肩的新建村屋之外,应该就是到处可见的墙画了。一眼看去,误以为贴纸,伸手一摸,确实是颜料,真棒。自己也总是想要能够画技如此,在家里偶尔添上几笔。这些画倒也不是随便画的,相反的是很贴地气的,挑担趁墟卖果蔬、荷花池、深井小学、放牛娃...



再走着就来到一个很大的池塘,应该是那种农村特有的门口塘,种了很多荷花。池塘里的绿,屋子上五彩缤纷,天空中的灰蓝,一幅安逸而又真实的画面就出现了,它不像是童话世界里的那么美好,但也属于这嘈杂城中村的一片净地了。池塘边有位老伯在钓鱼,我去搭了几句话,本地老伯大多都是比较健谈的,他操着一口地道的番禺话,很有味道。还发现了一颗比较奇怪的植物,问了却不是芋头,不知是什么品种。


最后来到的是个军事博览中心,里面有很多退役了的军事装备,可惜就是不让进。这不远处是黄埔军校的旧址,可惜时间不够去看了。说来也奇怪,在广州生活这么多年,很多景点却都没有去过,也一直挺想去的,但是却一直没去,可能是没有人一起去吧,和朋友也都是去奶茶店打牌打机...







这地方,确实是挺适合生活的,要是人能再少点,楼不要那么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