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无忧 | 国企央企行政级别全面解读(附128家央企最新名单)
国企央企行政级别由来
任免权
通常所指的国企领导的行政级别,其实是由于国企负责人多由中央发文任免,因此才有了级别。事实上国有企业是没有行政级别的。比如,很多央企最初成立时的一把手是副部级领导,其级别便顺延下来了。所以也成了一种约定俗成习惯。
管辖权
国有企业有央企和地方国企之分,央企由国资委或其他部委直接管理,地方国企隶属于地方政府或其他中央部委管辖,其级别有正部级、副部级、正厅副厅、正处副处、正科副科几个级别。
我国的五级行政级别基准体系
通常情况下,中国官员的行政级别是由所在机构的行政级别决定的,这是识别官员级别的第一法则。与大多数国家的组织结构不同,中国的行政区划有五个行政层级:
中央(国家)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地区、自治州、盟)
县(区、旗、县级市)
乡(镇、街道)

因此,按照上面五个行政层级政府官员分为五种主要层级,每个主要层级又可以分出正副两个级别,这十个级别就构成了我们识别官员身份的基准体系。具体如下:
01国家级正职
简称“正国级”,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正国级职位包括: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02国家级副职
简称“副国级”,包括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机构的成员(正国级除外),正国级职务的副职等。它们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央纪委、中央政法委的书记则因情况而定。按照职位“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这是识别官员级别的第二法则,如果这两个书记是政治局常委,那么他们就是正国级;如果是政治局委员,就是副国级。
03省部级正职
也称“正部长级”,包括中央部委、省级党委和政府的正职领导(“一把手”)。它们包括:中共中央下属机构(如政研室、党史研究室、文献研究室)的正职领导,国务院组成部门(部、委、办、总局、审计署、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的正职领导,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办事机构和专门委员会的正职领导,各省四套班子(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
04省部级副职
包括省部级正职的副职,还有各省的党委常委等等。
05厅局级(或地厅级)正职
包括中央部委下属司局和省直机关(厅、局、部)的正职领导,各地级市(地区、直辖市所属区)四套班子的正职领导。
06厅局级副职
包括厅局级正职的副职和市委常委。
07县处级正职
包括中央部委司局和省直机关的正职领导,各地级市下属委、办、局的正职领导,直辖市的街道(或乡镇)党政领导正职,以及各县四套班子的正职领导。
08县处级副职
包括县处级正职的副职和县委常委。
09乡科级正职
包括各地级市下属机构的科室正职领导,各县下属委、办、局的正职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人大主席,街道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
10乡科级副职
包括乡镇级正职的副职,乡镇党委委员和街道工委委员。
五级行政体系外的特别体系
虽然大部分领导的行政级别可以通过基准体系来识别,但是还有一些单位介于五级行政级别的两级之间,即所属单位是副部(省)级、副厅级、副县级,因此这些单位的正职领导比所在行政区划的级别高半级。

国资委97户央企名录(2020年6月5日)

前50户央企对应的行政级别是副部级,这部分央企的董事长、党委(党组)书记、总经理的人选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任命,副总经理等副职由中组部任命。前50户在媒体报道中被称为中管企业,但是在中央发文中,一般称为“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后47户央企对应的行政级别是正厅级,董事长、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等由国资委任命。
金融类央企26家(2021年2月20日)、其他央企5家
26家金融类央企:

其中,前15家对应的行政级别是副部级。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由中央任命。后11家对应的行政级别是正厅级。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由银保监会任命。
5家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央企:

1.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对应副部级
2.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对应正部级
3.中国烟草总公司,对应副部级
4.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对应副部级
5.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对应副部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