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林》中的“反城市化”的归园田居情结
—东京—
抬头不是星海银河与明月,唯高楼林立;低头不是桥边阁楼两岸花,遍车水马龙。
便利店货架上从来找不到可以调出妈妈独门秘方的酱汁。
雨夜将孤独一丝不挂得承与人,裹紧了雨溅湿的外套,心生不上一丝热气,和紧抓住伞柄的手一样冰凉。
住着白色围墙围立的公寓,对窗是见过几次面没打招呼的邻里。
朝九晚五兀自穿行于钢筋水泥之间。
人们行色匆匆,像是在急切地寻觅着什么,拥簇处尘屑飞扬。
女孩也感觉自己在寻找着什么,可是一直找不到。失落堆压到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孤单一点点地将激情蚕食,她想暂时离开一下,这里找不到,可以到其他地方试试。于是她回到了小森。
—小森—
骑车驰骋的那条路几乎没有别的车,女孩就沿着中线骑。上坡就哼哧哼哧努力用脚蹬踏板,下坡就放松手腕和肌肉抬头嗅嗅绿叶。不是特别宽敞的盘山公路,绿荫映日,清风猎猎,伴着阵阵凉意肆无忌惮搔着她的耳朵,吹起她的衣摆,揉乱她额头的碎发。她舒适地哼唧了一声,似在以此回应风,也作答谢。时间好像从不曾流逝,林间的绿好像从不会枯竭,她在自行车上,毫不费力地就可以尽情享用这些。

把所有充沛的想象驻在小森:“好像你如果装上鳍,就可以在空气中游泳。
用最普通的言辞和行动表达最真挚的友善。
用最简易的通讯方式传递爱——写信。
乡邻殷殷嘱咐关切备至:“要小心露水哦。”
林间蝉鸣声声入耳,简单舒心,叫人卸下防备。
冰箱里冰冻着玻璃瓶盛着的酸酒酿,予人酣畅。
清晨小桌上烤干面包抹果酱,面包酥脆果酱真挚纯粹,她一面怨果酱好酸,一面又迫不及待咬上下一口。
她在小森里待着,觉得自己好像越来越接近真实了。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或者可以说,所有这一切可以帮着她找到真实。她穿着最平平无奇的装束,头顶最灿烂的骄阳,漫步在山野溪田,终于找到一直渴求的内心的归属和安宁。
凝绿的山林包裹的不止是深沉的绿,更多的是对她深沉的包容。在这里,她终于可以是她自己,不出类拔萃,不精明能干。抵达小森的那一刻就决定了这里定会把所有城市的喧嚣都细细埋进绵密厚实的泥沙里,随着夜晚的安宁悠然发芽抽丝,而后长成最香甜的蜜桃,炼成最沁人的饯丁。
小森给她的柔软裹挟,是她被汗浸透的衣、眼里藏不住的偏爱、咀嚼食物时的满足、劳作完毕的畅快和烹饪制作时的专心致志。
山风轻柔的规劝让她慢慢自然地展露最真实的想法,她的喜欢,她的厌弃。终有一日她将全然忘记那因快节奏生活猛烈冲刷过后的无力和虚无。汗水浸透了短衫给整一天附上黏腻,驱赶不完的牛虻扰得人心烦意乱。不曾想这小小厌烦竟给小森增添新的悸蕴。此时此地,若有悲喜,只因它动。小森以独特的方式热切地回应着这个青春正茂的女孩。它和她,热爱着彼此的热爱,还用去哪里再寻找什么吗?
信马由缰,回忆绵长。时节更迭,历久弥新。

—小确幸文化—
小确幸源自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誊(《ランゲルハンス岛の午后》)。其中一篇叫"小确幸",就是说生活中"微小但确切的幸福与满足"。哪些是"小确幸"呢?很多事物都可以,只是你有用心去体会就成。在文章中,村上说他自己选购内裤,把洗涤过的洁净内裤卷摺好然后整齐的放在抽屉中,就是一种微小而真确的幸福与满足。心理学上"FLOW"解释录里讲:当我们进入一个专心致志,活在当下,浑然忘我的状态才会感受最真切和细微的幸福与满足。
工业文明教人武装,训练至雷厉风行,遵循效率至上。嘈杂喧嚣的街道,灯红酒绿的巷子,威严肃穆的脸孔,一板一眼的执行。工业文明是有棱角的。那棱角保护着自己,却防住了旁人。控制着欲念的,大步流星,不甘平庸;欲念流散的,浑浑噩噩,醉生梦死。因为需求的存在,工业文明无可厚非,但不可一味偏执。
相比工业文明的相对“批量化”来说,我更喜欢“小确幸”基于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化学反应。它可能是圆滚滚、软乎乎的猫,是微笑是唇颊好看的弧形,也可能是草莓甜筒上一圈一圈的甜蜜,是外婆夏夜扑蚊扇风的蒲扇,是隔壁二胖分享的椭圆形动物饼干。可以说,“小确幸”是极度个人化,不可复制的。但不同的“小确幸”都给人以相同或相似的春风化雨的怀抱和阳春白雪般滋润。
在最最简单的事情里就可以获得快乐,人们需要这样微不足道的确幸。这种给人肯定与鼓舞的精神力量,只一点,就可以陪他忍过那烦闷无聊的工作,就可以陪她熬过化疗痛苦的煎熬,就可以陪他躲过失恋严冬漫天的风霜,就可以陪他挨过籍籍无名创业时满腹的辛酸,就可以陪她撑过思念已去的故人的时光。他们不太厉害也不太出彩,但是一直努力地生活着,这样有上天眷顾,可以给平淡的一天分一点点幸运,挺好!

资料来源:
[1]豆瓣电影网
[2]腾讯视频
[3]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