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RP存在的N个不合理原因(第一弹)——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学姐传授“解密心经”
时隔多日,又和大家见面了。我是你们新晋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的Sylvia学姐,在此和新粉小伙伴再做个自我背景介绍:
我在国内本科毕业后,拿到了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的offer。在九牛问津,我主要负责文书写作和面试业务。
在硕博申请过程中,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的书写时常困扰着我的师弟师妹们。往期文章中,着重和大家强调了RP写作的重要性和写作方法,之后我将为大家剖析一下RP不合标准的常见原因,并相应给出提升RP质量的建议。(之后该系列我会连续出几期,请大家持续关注,不要迷路呀。【笑】)
× 原因一:选题范围不合理
由于RP主要供selection committee(硕士)/导师(博士)审阅,因此我们首先应当充分了解对方的学术/研究背景,尽量制造“overlap”,给研究课题以适当的界定。
研究项目过于general,评审会认为你对就读期间的工作/学习并无明确计划,别人也无法把握你的研究重心。整个RP如同画大饼。
反之过于specific,又不能支撑你未来几年要承担的任务。
通常的表现是给研究内容添加太多限制词/修饰词,对应的工作量仅够完成一小篇文章。这样别人会质疑你是否能在毕业时成为一名successful Master/PhD。
正确的做法我们以材料专业为例:由于硕士研究生的选题要比博士研究生更明确些,所以合格的RP选题可以是针对某一种或几种材料的某种特性及某项应用的研究。
× 原因二:未能把握领域研究进展
典型的错误写法是洋洋洒洒地陈列领域内一部分研究现状。比如:
◆文献搜罗不全,导致你提出的idea中的个别细节已被前人报道;
◆没有指出当前需求、痛点、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导致你的研究意义打折扣;
◆引用的文献与RP主题联系不紧密,导致逻辑脱钩等等。
所以Sylvia在这里建议大家写作前一定要充分阅读文献,了解领域内已有哪些相关研究,最新的进展是怎么样的。针对某项具体问题,提出你研究思路,说明这个问题解决之后,能够填补什么认知空白、实现哪方面的技术进步等,即有什么样的价值。
× 原因三:申请者研究基础不明
我们想拿到offer,就要向对方证明我们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能够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老师们如果在你的RP中没有找见类似信息,那么就可能会推断你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个领域。在他们看来,你的研究实力还是个问号哦。
因此,在陈述研究背景或研究方法时,我们最好引用自己曾发表的论文或者或参与过的研究项目、结合自己的research experience说出已掌握的专业技能,并简单说明一下它们与你RP课题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这些经历如何能够帮助你在下一阶段从事新的研究。一方面证明自己涉足过RP中的主题,另一方面证明自己的研究能力。

写成一篇高质量RP,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需要充足的经验和技巧。RP初体验,问题多多并不可怕,九牛团队的世界名校硕博学长、学姐是大家坚强的后盾,手把手帮你圆梦带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