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勤征作品《青花三珍》完美演绎青花之美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宁勤征老师以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三件青花镇馆之宝【元代梅瓶 / 明代宝月瓶 / 清代赏瓶】为原型美再现国宝神韵,创作了《青花三珍》作品献礼紫禁城,再一次演绎青花之美。

青花瓷,始创于唐代,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标志着其制作工艺发展日臻成熟,业界人士称之为“元青花”,但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应该是清代康熙年间官窑出产的“五彩青花”。 青花瓷以钴矿为原料,在陶瓷胚体上描绘纹饰,然后覆盖上一层较薄的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烧成后釉面清爽透亮,纹饰灵动而不失规矩,其表面的青花发色含蓄沉静,历久弥坚,难以磨灭。如 今,业界把元青花和清代康雍乾时期官窑 出产的青花瓷作为收藏的首选。
青花瓷 —— 被誉为“永不凋谢的青花”,具有“中华瓷魂”之称!
【一】梅瓶来历
梅瓶作为传统名瓷,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在历史上,梅瓶各大窑系都有,其造型的优美程度天下第一,造型可称中国瓷器的第一造型。此器形得名比较晚,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名字,叫“经瓶”。
【二】宝月瓶来历
宝月瓶是中国传统名瓷之一,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而得名。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雍正早期烧制,后停烧。乾隆时又有烧制,多为青花。瓶直口,细颈,颈肩相交处饰对称的如意形双耳,扁圆腹,腹两面中心凸起,椭圆形圈足;瓶圆若满月,故称“宝月瓶”或“抱月瓶”,通体以青花为饰,口沿绘回纹,颈部纹饰分两层,上部绘上仰的如意云纹,下部绘缠枝花纹;腹心凸起处绘宝相花,外以回纹、莲瓣纹环绕,中心绘八瓣宽体莲瓣形开光,开光内分别绘八宝纹,腹体两侧各绘缠枝花四朵;足墙绘缠枝灵芝纹。
【三】赏瓶来历
赏瓶,中国陶瓷艺术的珍品,是雍正时期最新出现的一种造型,作赏赐之用。器型来源于玉壶春瓶,撇口,细长颈,肩部装饰凸弦纹,圆腹,圈足。意喻深刻,“青”代表“清”,“莲”代表“廉”,“青、莲”合在一起,包含着清中晚期社会的意愿,希望时政“清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