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慢
最早看“云雀”两字,以为是云南麻雀的简称。先入为主的印象很难改。直到后来看相关资料,才知道麻雀与云雀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云雀在空中可以“悬停”。这让我隐约记起以前走过空旷的草地,一种被惊起的鸟雀,如弹射般抛向半空,疾促的悬停翻飞⋯⋯这场景很明晰,但究竟是看过的实景,还是看过的某段视频?已经记不清了。后来听幽灵推荐的塔拉·卡曼加尔( Tara Kamangar)专辑《忧郁的东方——从俄罗斯到伊朗的钢琴作品》(East of Melancholy: Piano Music from Russia to Iran),记忆更混淆也更斑斓。这部专辑中的《云雀》为格林卡《告别彼得堡》12首声乐套曲中的一首。钢琴曲为米利·巴拉基列夫(Mily Balakirev 1837-1910)改编。从孔网上找到一本极简格林卡传记,仅40页,出版于1957年。行文牵强,但还可读。涉及《云雀》的整段文字如下:
“到了四十年代的最初几年,作曲家写了不少优秀的浪漫曲,这些作品都收集在《向彼得堡告别》的选集中,在这个时候的浪漫曲中,有抒情的哀歌《百灵鸟》,愉快的船歌《蔚蓝色的天空沉默了》,充满了意愿和激情的《骑士浪漫曲》,凝重的《离别之歌》及其他毫不逊色的浪漫曲。”
我感觉米利·巴拉基列夫改编的《云雀》较之声乐要缓得多,当然更关键的是,塔拉·卡曼加尔弹得很“慢”,这是我一直很在乎的节奏。如果同一首钢琴曲演奏时间不一,弹快了,我觉得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领悟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