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数码选购系列之千元机——手机厂商们不想让你知道的那些事儿
说手机是现在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应该没有人反对吧?不管老人还是孩子、也不管你在城市还是乡村,只要还能看得清字,你的时间总会有那么一部分被手机控制着,所以选个得心应手的“好伙伴”陪你一起看世界,实在是要得要得!
恰逢前阵子老爸的旧手机扛不住“碎月”的侵蚀拜拜了,我也就趁机研究了一下千元档手机(本文暂时泛指4000元以内)这个我的知识盲区,万一哪天消费降级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这篇文不专业非科普,单纯想帮助像我一样被五花八门的宣传语和数不清的品牌系列搞得N脸懵逼的小白们入个门,且听下文分解。
随便点几个手机的商品页,最先映入眼帘的一定是品牌方希望你看到的卖点,这些内容重要么?
当然,因为一般这些优势就是在表明我这款机型在哪些部分砸钱最多。
但也没那么重要,因为,这些东西可能未必是你真正需要的,或者这些条目可能噱头大过实际使用体验,反而是那些广告词中没提到的也许更值得注意,毕竟几千块钱买到坑也是很令人绝望的。


随着手机各硬件及配置的迭代更新,品牌宣传语的也越来越花样百出,虽然表面看着热闹,但实际上影响手机性能和使用的关键指标还是万变不离其宗。有了笔记本选购的经验,再看这些智能机似乎也找到了点儿内行的feel,同样是多功能集成的电子设备,最核心的肯定少不了CPU、系统、存储、屏幕参数这些,在此基础上再追加几个常见的手机指标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下面就看看究竟都有哪些门道吧。
- 手机处理器(CPU)
核心部件,影响手机性能最重要的指标,CPU性能强就意味着手机整体实力更出众、使用寿命也越长。一般来说手机处理器的性能与价格成正比,当然也有不少品牌会玩一些小伎俩旧瓶装新酒,糊弄糊弄老年人——不得不说我身边还是有不少人被糊弄到的……
评价手机CPU的性能优劣,最常看的就是跑分,虽然网上都说跑分不能代表实际体验,但的确可以作为一个重点评价指标来参考。我看到不少网友说看单一跑分软件太片面,于是就有专业博主推荐了APP“手机性能排行榜”,据说里面聚合了手机处理器在所有主流跑分软件上的跑分排名,当然你不那么较真的话随便一个跑分软件也是OK滴,比如安兔兔、鲁大师等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功耗一起综合评估,如果跑分高、功耗低,那就妥妥的好处理器了。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手机CPU品牌大概就以下这么几种,而各个品牌的CPU通常都有旗舰版/高端、中低端系列,通过某机构2021年1月份发布的天梯图一目了然。


1、高通骁龙系列
高通处理器有很多定位,编号都为三个数字。一般来说,第一个数字为8是高端,7是中高端,6是中低端,4是超低端(4系列一年多没出新品了,应该是被6代替了)。目前引人瞩目的应该是2020年12月推出的高通骁龙888,比如最新发布的Redmi K40系列搭载的就是这款处理器。
2、联发科天玑系列
近几年性能提升飞速,并且由于支持5G已开始被越来越多品牌中高端机型采用,比如IQOO Z1(Vivo)、Realme X7 Pro(OPPO)、Redmi K30U等等
3、苹果A系列
只使用在自家的iPhone、iPad等设备上,目前最新的A15系列处理器已经传来风声,而A14处理器如今也仍旧霸占着各大测分平台榜首,是当今5nm芯片市场的绝对王者,iPhone 12搭载的就是这款高性能的A14处理器。
4、华为海思麒麟系列
麒麟9000处理器是海思麒麟的高端版本,性能已经非常接近A14了,但受美方禁令影响导致台积电无法继续为海思,故目前市面上消耗的都是库存品,可以说是卖一个少一个了。
- 手机系统
由于几款千元机都是安卓系统,所以关注版本新旧即可,目前最新的版本是Android 11。而进入2021年,Android 12的新消息也渐渐放出来了,根据来自Android开发人员的消息,有望在今年秋天推出Android 12。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产之光——华为的鸿蒙2.0系统(HarmonyOS),刚刚推出的Mate X2折叠手机就是首批可升级鸿蒙系统的手机,另外,华为余承东还在mateX2发布会上表示4月份开始,华为旗舰手机可陆续升级鸿蒙OS,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 运行内存/机身内存
手机内存这种与售价强挂钩的指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般所说的手机内存包括运行内存和机身内存,这俩在广告词中的格式通常是“_G+__G”,其中运行内存(RAM)属于临时性存储,主要用来存放运行时产生的临时数据,常见的有4G/6G/8G内存等,不可扩展;而机身内存(ROM)是用来存储资料和应用程序的,可以通过增加内存卡的方式扩展,目前常见的有规格32G/64G/128G/256G等。
内存大小直接影响的就是程序运行的流畅度和响应速度,所以在可选的情况下自然是越大越好。
- 手机摄像头
对于手机摄像头来说,像素绝对是我们最熟悉的参数了,最近小米的一款新手机貌似就是以“1亿像素”作为宣传噱头的,不可否认,摄像头的像素越高拍照就越清晰,目前主流的手机像素基本上都达到4000万以上了。但除此之外,镜头的好坏(品牌) 、AI成像等技术的应用对于成像效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国产手机最常见的摄像头品牌就是索尼IMX系列,还有些机型会配置三星或者莱卡等品牌的摄像头,比如华为mate和P系列的莱卡摄像头就是当年的一大卖点。
- 屏幕参数
屏幕参数有很多,个人认为重点关注刷新率、分辨率、屏幕材质(OLED屏/LCD屏)就基本够用。
1、 分辨率
大家最熟悉的屏幕参数之一,分辨率越高画面显示的精细度越高,但这只是硬件参数,想要完全提升显示细节还需要靠系统、软件上的优化,不能单一看分辨率。现在很多手机屏幕都已经达到2K分辨率了,但综合来看1080P也够用。
2、 刷新率
近两年各大手机品牌纷纷从比拼分辨率改为宣传刷新率,不同于分辨率,刷新率指的是电子束对屏幕上的图像重复扫描的次数,通俗理解就是屏幕每秒刷新的次数(Hz)。刷新率越高,所显示的图象稳定性、流畅性就越好。一般来说非重度游戏用户60Hz就够用,90Hz以上就算得上是高刷了,而达到120Hz以上就已经非常优秀了。但是,屏幕刷新率对于手机耗电的影响比分辨率更大,所以也无需盲目追求高刷。
3、屏幕材质——LCD vs OLED
目前主流的手机屏幕材质主要有LCD和OLED屏,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发光原理,这是由屏幕的材质和结构设计决定的。LCD的发光原理主要靠背光层,由背光层、液晶层(控色)和显色薄膜之间的相互调控来调整红绿蓝配比而显色,而OLED是有机分子薄膜组成的,可以由电产生光的固态设备,只要通电即可发亮,更像是一个有着无数小彩灯泡组合而成的屏幕。两者各有优劣,简单总结如下:

4、前置摄像头设计模式
这几年商家宣传语中常提的水滴屏、挖孔屏、升降屏,这些指的就是前置摄像头在屏幕上的设计方式,肉眼可见,不多赘述,大家根据自身审美挑选就好,对我而言别太丑就都成。
- 线性马达vs 转子马达
手机马达是用来干嘛的?简单来说,如果没有马达手机就没有了震动功能,它影响的更多是使用体验。一般手机马达分为线性马达和普通的转子马达,两者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响应速度
线性马达接收到主板驱动信号后,响应速度非常快,而转子马达响应速度略慢,并且在振动结束时,由于转子马达本身特性,会出现拖尾的现象,也就是出现“嗡嗡嗡”,而线性马达可以做到快速启停,效果是“哒哒哒”,带来的实际体验更加好。例如在iphone7手机上,它的HOME按键实际上并不可以按压下去,但是用户感受到是可以按压下去,这个效果就是线性马达的功劳。利用线性马达,提供给用户一个按压下去的感觉。
2、成本和技术要求
普通转子马达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成本比较低,并且对主板相应技术要求不高。而线性马达的成本比较高,刚被使用时一个线性马达达到了10美元左右,并且对主板技术要求更加高,这也是这么多年它得不到大力普及的原因之一,所以一般配有线性马达的手机都会在品牌宣传语中特意提一句。
3、方向振感
用过搭载线性马达的手机都知道,它的振动效果有一定的方向性,而转子马达它没有方向性,转动比较的杂乱,也就是我们只能感受到它的“嗡嗡嗡”,并感受不到方向性。对于一些比较喜欢机械键盘的朋友来说,比较喜欢那种线性马达打字过程中给人带来的“哒哒哒”体验感。
总而言之,线性马达启动速度更快,且振动体验会更好,是未来手机发展的一个方向。
- 扬声器
单扬声器、双扬声器,影响的主要是外放的音效,双扬声器的音响效果自然要由于单扬声器,小米家族就很喜欢提这个卖点。
- 散热系统
手机散热慢会导致处理器降频、从而出现卡顿的现象,故散热效果也实打实地影响着使用体验,毕竟谁都不想得一种叫作“为发烧而生”的病。
散热主要分为主动、被动两种,如石墨烯、金属外壳、导热凝胶、热管等散热形式大都被归类于被动式散热,而风冷、水冷等散热方式则被归类于主动散热形式。
石墨烯散热片——目前主流的一种散热方式,不过一般来说手机里的散热器件肯定不止一种,反而更多的是金属背板散热,将手机里的热量引导到金属导热板,再传到机身的各个角落,从而确保手机可以一直低温运行,让热量能迅速扩散。这也是为什么目前许多的手机都采用了金属边框的原因,除了美观以外,散热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还有一些高性能手机需要一些特殊的散热措施,所以给手机内塞入类似于PC散热那样的热管方案就诞生了。我们常说的手机液冷散热,基本就等于热管散热。液冷散热的优点在于使用寿命长和设置灵活,可以放在手机内部任何需要散热的位置,同时因为技术相对成熟,成本也比较小一些。
其实,所谓的散热“好”也只是相对而言,有时候降低个四五度,效果实属杯水车薪。所以,真正有效的散热手段往往是多方面的,比如发热源头治理、导热过程加速、铺开热量面积等,完整的、有层次的散热系统将更有利于降低手机热量的导出和散发。
- 电池/续航时间
手机的续航时间主要看电池容量以及自身耗电量,选购手机时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下电池容量,一般来说电池容量与续航时间成正相关,目前大部分国产手机的电池容量都可以达到3000mAh,如果达到4000mAh以上那就可以大致认为其续航能力更好。
- 充电速度
这算得上近两年国产手机的另一个卖点了,手机的充电速度是由充电器的输入电压和电流决定的,即受到手机充电功率的影响。所以看充电速度的快慢,需要关注的主要指标就是手机可允许的最大充电功率,即充电功率越高,充电速度越快。目前市面上可见的手机中,达到50W以上的就可以称为“快充”了,更有不少品牌纷纷抛出“100W”快充的噱头。不过充电功率仅代表它能支持的最大功率阈值,即便在相同的充电功率下,各品牌手机的实际充电速度也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伴随着高功率快充一起而来的还有成本的增加和电池容量的损耗,所以还是那句话,不要盲目追逐“百瓦快充”。
- 是否有NFC功能
NFC指的是近距离无线通信,主要应用场景包括用手机刷公交卡、移动支付,点对点数据传输等等,使用起来还是蛮方便的,所以选购手机时有这个功能肯定比没有的好。
——随堂小测验——
最后,推荐一位小破站UP主——阿K还年轻,以下均为他的视频推荐内容,结论明确有理有据,大家不妨结合着我文中提到的各个关键指标来判断下阿K的推荐清单是否靠谱——就当作给大家的一个随堂小测验吧!






整理不易,点赞继续!!!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