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雅集》与《红高粱》的审美比较
前段时间热度很大的电影《晴雅集》,听说美术很棒,郭敬明之前的作品没看过,隐隐记得上一部《爵迹》好像被嘲了画面效果,作为一个美术生再三犹豫之后,下架前赶紧去了电影院一看究竟。 剧本和表演方面我不了解就不做评论了,只说说被吹爆的美术。
————————————————————
如果满分100,可以给70。及格是肯定有的,但是还不到被吹爆可以专门为了饱眼福去电影院消费的地步。

由于不久前刚在电脑上看了几部张艺谋的电影,看《晴雅集》的时候头脑里不断跳出《红高粱》的画面,与眼前大荧幕上的《晴雅集》做着对比。(诶?是不是应该尝试同时看两部电影)

虽然电影的美术风格完全不同,不能横向比较(《晴雅集》的横向对比是《妖猫传》)。但是可以通过纵向对比,发现美术层次的差别。
————————————————————
在美术的专业里,画面从无到有建立起来分三个步骤 1,大关系:构图、黑白灰大关系、光感、明暗、虚实、视觉中心点塑造、空间感营造、(第一眼) 2,内容:画面内容及元素、形、固有色、质感、(第二眼) 3,细节:细节塑造(第三眼) 第一遍定好画面大关系, 第二遍给画中的物体画上固有属性 第三遍刻画视觉中心点的细节。 根据步骤,权重,关系,做出“绘画金字塔”

现在把绘画金字塔分别套入电影中的人物和场景。
———————————————————— 人物对应到绘画金字塔变为—— 大关系:三庭五眼、头颈肩比、头身比、服装 属性:五官形状、皮肤、毛发、妆容 细节:饰品、脸上的痣 大关系好一定美。但是细节做得好不一定美。 《晴雅集》中长平公主的演员王子文正面看起来标准的三庭五眼。妆发修饰的五官非常精致。 但是一旦接受了她正面角度精致的比例,那么其他时候做表情或换角度就会破坏这种静态时候的完美。


很多的网红脸都有审美误区。每一个部分都是标准化的精致,但是相互之前没有逻辑关系(肌肉生长关系),不做表情的时候每一个部分都独立成为视觉重点抢眼,做起表情来就会相互挤压彼此。整体上看没有形成一种风格,每个部位又都在各自表达,最终产生混乱。所以网红脸的别扭就在于除了那1°的标志,其他359°都有怪异感。甚至做起表情更怪。


这两个演员不自然的俊俏感还是能隐隐透出了青春伤痛文学封面那种廉价感。

《红高粱》中的巩俐就是三庭五眼比例大差不差但又没那么精致,五官有的钝有的尖,有发挥的空间。纯天然的脸做起表情很自然。



巩俐的优势不在于单拎出来拿着放大镜去看,而是放到环境里。她在不同的场景中主动融入,成为被塑造的一部分。最近流行的一个词汇叫“氛围感美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电影是流动的,人的长相不是唯一值得关注的地方。长得美也不是演员的必要条件。适合环境的外表才是最重要的。不合时宜的美只是看起来美而已,对电影本身没有任何作用。
———————————————————— 场景对应到绘画很容易,就是画面效果。
对比演员选择的失误,场景美术设计在前半段保持了一定的水准,后半段大场面特效表现力差很多。近景画面大小高低错落,明暗和虚实对比、视觉中心点营造、质感、色调等大关系和属性做的很到位,细节丰富,刻画仔细。



上面三幕近景画面都很惊艳,还有一些小场景中的特效很惊艳,但是其他远景画面就差强人意。

后半段敷衍的大远景特效。





整个电影除了前面几个镜头惊艳,以及一些天马行空的创意亮点之外,似乎没有等到一个视觉的高潮。 对比一下《红高粱》中带有浓郁表达的感情色彩的画面,《晴雅集》的感情都太浮于表面,太克制了,要么是身体其他不动只转眼珠表达极度哀伤的情绪,要么是华丽的刀光剑影。人物从来没有自然地运动,画面也没有自然地流动。




————————————————————
《晴雅集》和《妖猫传》是同一个美术指导屠楠,同一个作者梦枕貘,但是导演不同,最后的呈现也许屠楠也无力扭转。
郭敬明太想要追求美了,但是他对美的理解又只是在于最不重要的细节。所以他的电影里,人物很紧绷,好像为了保持最美的样子不敢动似的。所有人物都是静止的,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踹手绝不露手。
屠楠明显被郭敬明的审美给拖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