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无忧告诉你:为什么央企国企就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进入央企国企就业会是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众所周知央企国企在我国特有的国家体制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但体系内的人往往讳莫如深,体系外的人不得其解,给央企国企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菜鸟无忧今天带大家从多个方面探索央企国企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一、央企国企的发展与国家整体发展密切相关
|70年前,新中国刚成立时
国家投资兴建了一批重工业企业和国营专业公司

|70年后的今天
国有企业分布在军工、能源、交通、通信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国有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我国国企自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成为“国家队”的重要力量,就义不容辞地肩负 起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职责。
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

二、央企国企集中了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从事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国民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特别是央企作出了突出贡献。

|经济运行的“稳定器”

国有企业大多处于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领域:
资源配置更有效、更及时
防范经济风险
熨平经济波动周期
保障能源资源供应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国有企业功不可没:
(1)200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比上年增长35.2%,增幅提高12.7个百分点;2008-2010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8%,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41%;
(2)通过控制粮油价格等措施,防止了CPI一路上扬的势头,避免了“滞胀”的危险局面,这里中储粮、中粮等央企发挥了积极作用;
(3)绝大多数国企不减薪、不裁员或者减薪不裁员,甚至新增就业岗位,积极帮助解决危机中失业人员的再业。
|国家安全的“捍卫者”

三、央企国企承担着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任
|科技创新的“先锋队”
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创出来才能闯出来,干出来才能有未来,自主创新才能赢得尊严。
一个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 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 甚至会不堪一击。

14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中央企业牵头或参与组建的占80%
80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在中央企业,占总数的近5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688项,约占国家同类奖项的三分之一,2018年占比超过了40%
“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实现了科技创新新的重要进展,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364项,占到全国同类获奖总数的38%
煤制油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
国家能源集团在建设示范项目中,打破了国外对煤制油化工核心技术的垄断
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获得技术专利200多项
取得了美国、欧盟、日本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授权
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两种煤制油技术的国家

|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
(1)央企的海外业务布局
近几年,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额每年都保持在500多亿美元,约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40%。
2018年,中央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为61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总额的36%。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中央企业发挥优势特长,加强与各国工商界、企业家的务实合作,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共建项目超过3400个。已开工和计划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央企项目占比超过60%,合同占比接近80%。
其中,有不少都是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有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四、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在进行、持续在深化
|国企改革从未停止,而且越改越深、越改越好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探索实践,国有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 脱胎换骨的变化,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

|公司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1)公司制改制取得历史性突破
中央企业集团层面改制全面完成,各级子企业改革面由2013年初的72.3% 提升到近99%
(2)规范董事会建设持续推进
85%的中央企业集团建立了规范董事会
在中央企业所属二级企业中超过70%也已经建立了董事会
(3)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实现有机统一
中央企业集团全部实现党建要求进章程
全部实现将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
全部实现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
五、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在电力、石油、天然气、民航等领域的混改试点,引入资本超过1000亿元;目前中央企业63.7%的资产和60.8%的净资产都在上市公司。

开展混改过程中,中央企业不断加强与民营企业的深度合作。

六、央企国企在疫情下勇于担当
2021年2月23日,国新办就国企改革发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介绍相关情况。过去一年,中央企业应对了各种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经受了考验、彰显了担当、展示了实力、赢得了赞誉,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在抗击疫情这场斗争中,中央企业充分发挥了大国重器顶梁柱的作用。中央企业奋力实现了效益正增长,充分发挥了国民经济压舱石的作用。
国资委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实现海外营业收入超过24万亿元,利润总额接近6000亿元,对外投资收益率达到6.7%。
中央企业在外部冲击和疫情严重影响下仍然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的科技成果。中央企业去年坚决顶住疫情的冲击和内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压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保持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如期推进,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北斗三号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七、央企将更大力度的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激励
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表示,“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最关键的是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国资委将围绕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集中中央企业的优势资源、优势力量,把中央企业坚决打造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培养急需紧缺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更多高水平研发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坚持特殊人才特殊激励,对重点科研团队一律实行工资总额单列,对科技人才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政策,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给予更大容错空间,帮助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专心致志搞科研。
八、央企国企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
在2019年,如果扣除财政补贴,全国养老金收支缺口为8314亿,已连续七年“收不抵支”。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速,劳动力人口在减少,生育率也在下降,新生儿数量已经跌破年均1500万,只靠年轻人给退休人员“做贡献”,显然不现实。据财政部1月12日的最新消息显示,截至2020年末,符合条件的央企和金融机构国资划转社保工作全面完成,共划转93家央企和金融机构国有资本总额1.68万亿元。展现了国企的担当。

综上所述,从央企国企与国家发展的历史渊源、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和地位、肩负国民经济重任的良好表现、持续深化改革的积极探索、面向未来锐意发展的决心、奋力承担社会责任展现出的勇气,无不体现着得天独厚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