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达:不止记取了你的笑容
前阵偶然看到tvb1976年的民初武侠剧《大江南北》,看到年方廿三的吴孟达在剧里饰演与周润发双雄相斗的雷金山,略有些用力过度的表演,加上他时常眯缝的眼睛,颇有点今日陈赫的味道。这是一个基本上与今天人们刻板印象里认识的吴孟达距离遥远的电视形象,但是他出道初期在《民间传奇》《创业兴家》《书剑恩仇录》等剧集中密集表现的常态。1970年代小荧幕上的吴孟达,亦是这位无线电视训练班第三期学员表演生涯的开始。生于1950年代初的吴孟达,和他同时代的演员们一样,在青少年时代见证了战后香港平民阶层的艰难奋斗,也因此由一位来自厦门的移民家庭小孩逐渐成为与城市共同闯过时代风雨的香港人。

这是作为演员的吴孟达最鲜明的底色,初时,这层背景伴随着他在无线电视的演出而成为经济起飞时代的集体回忆,到了1979年演出《楚留香传奇》的男二号胡铁花,才真正进入了他表演事业的春天。以并不算出众的样貌,在训练班取得第五名的成绩,又在短短几年的电视台生涯里累积经验,胡铁花一角与风流倜傥的楚留香(郑少秋)形成谐趣的对照,最终成为风靡港台的经典角色代言人。暴得大名之后的挥霍亦令他的演艺事业迅速沉落,几乎整个1980年代,吴孟达无论在电影或电视剧中都以配角亮相。那是香港电影工业的黄金年代,却是吴孟达本人经历沉浮,潜心钻研表演的阶段,他以厚积薄发的耐力出演大小正反龙套角色,于1984年tvb的《新扎师兄》中警校导师叶昌华一角重新建立了其表演的新坐标,面恶心善的教官,虽然今天看来颇有些脸谱化,但赤膊上阵与威严神色,都非常迅速有效地建立了人物性格。及后在1989年的《盖世豪侠》及《他来自江湖》令吴孟达与周星驰成为最佳拍档。《盖世豪侠》里吴孟达一人分饰两角,将正派侠客与阴柔气味的邪门反派诠释入骨。这部剧是周星驰第一次在无线电视担任长剧男主角,在1980年代末无线武侠剧的典型影像造型中,演出了此后影响力长达数十年的早期无厘头风格。
在1990年标志着“周吴配”的大银幕组合正式取得商业成功的《赌圣》之后,直到2001年《少林足球》,十来年中,绝大部分周星驰主演的电影都与吴孟达合作,这两位曾经在tvb晚会上搭档说相声吐槽公司艺员制度的伙伴,在香港电影的巅峰时代,贡献了包括《鹿鼎记》《西游记》(内地名《大话西游》)《武状元苏乞儿》《食神》等载入香港影史的经典喜剧,这些作品或当时得令,或在日后被影迷或学者反复提起,成为了世人今天对吴孟达最集中的印象。他在戏中往往搭配周星驰张弛灵活的“沸度表演”节奏间隙,以“退格”的形式,演出各类猥琐、憨直、富于机巧的喜剧角色,真正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根据陈清伟《香港电影工业结构及市场分析 》一书中发表的统计,1990年至1996年底,周星驰出演电影的总收入“一个人在七年内占香港片在香港市场近一成半”,他长期搭档的配角演员吴孟达,甚至亦因此而成为这七年间出演作品总票房第二高的香港男演员,吴孟达与周星驰的合作密切程度与票房号召力由此可见一斑。

世人皆以周星驰与吴孟达“焦不离孟”的合作关系为吴孟达表演生涯的最高成就,在我看来,无论在吴孟达的“周星驰时代”前、中或之后,都有若干足以支撑起他表演独立性格的优秀作品,比如1980年代饰演反派的《英雄本色II》。1990年《天若有情》中以细微动作不断贯穿人物行动直至最终爆发终结的吴孟达,演出兼具细腻与锋芒,凭借“太保”一角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在2000年代以后,仍然保持高强度工作纪录的吴孟达,起码在《香港仔》(内地名《人间·小团圆》)、《导火新闻线》以及《流浪地球》中贡献出类型化之外,具有深厚人物塑造底石的演出。吴孟达一生行过许多足以塑就万千香港城市市民性格的风云变幻,亦在影视工业发展与重心迁移中紧跟潮流,于批量复制中仍试图绽放表演自身的光芒。他是一位香港表演文化阵列中的匠人,也是一个有沉浮、有花边的明星。不知不觉,他的四十多年演艺生涯,记取了他最深入人心的笑容,但其实身而为人的繁复一生,值得言说的又何止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