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纪》小记
这本书很有趣,到荒诞的地步。几乎没什么书在开头的两章就给我这种感觉,甚至让我有种不舍得看下去的感觉,因为看到最后就没有了,因此我现在是带着小心翼翼的态度去读它。 我一边热血沸腾,一边寒彻心扉,书里故作蔑视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我们现存的社会秩序,实则辛辣讽刺未来世界荒谬的反乌托邦。
第一章
开头对实验室的描写营造死气僵硬的氛围,让人联想到很多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面孔苍白表情冷漠的变态科学家在冷冰冰的实验室里咧开嘴,露出诡异古怪的笑容;积灰的冰柜里被遗忘了的鸡蛋和肉因为存放时间过久而渐渐腐烂,臭气悄悄从冰柜门的缝隙中溢出,钻进人的鼻子和毛孔里。
第二章
“家庭,一夫一妻制,风流韵事。处处都是排他性,处处都是私利的专注,冲动和精力只有一条狭窄的发泄的渠道。”
“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还有别人。”
元首在对孩子们进行意味深长的“教诲”,试图让他们明白“每一个人都属于每一个人”,这个“乌托邦世界”忠诚的员工却在天性驱使下,自然而然的保存了对爱情的虔诚和热情,可是世界上的“规则、秩序、道德”让她觉得自己确实不正常,不得不反复吟诵“每个人是属于每个人的”的真理,下定了“我会努力的(回到正常轨道)”的决心,催眠自己 “我一向如此”。
“感觉潜伏在欲望和欲望满足的间隔中。因此将此间隔时间缩短,就能粉碎掉所有那些古老累赘的障碍。”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
在追求欲望满足的过程中产生各种“感觉”,感觉和思想,让个体拥有独特性,成为“自己的人”而非“社会的人”,不接受管理,拒绝被控制。控制感觉,不如让他们彻底失去感觉,元首才会拼命维护社会运行的机器,那些所有的一切都是“共有、划一、安定”的原因兼产物,给社会上每一个人提供了从胚胎到死亡中每个生命环节的便利:提前规划好“想要”的所有东西,无论公民是否想到任何一个,这些东西被强制安排到“合理”的人生阶段。因此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超出规则之外的欲望存在,或者说,没有在此驱使下的规则之外的行为存在,换句话说――分享所有,没有利己情绪引发的的争端与痛苦,没有危险思想,没有“暴乱”,于是社会幸福和平,可喜可贺。
――才怪。
愚民政策,几千年前的伎俩在发达先进的“未来”一样吃香,只不过是换了层好看好听的外壳,用了更加高明隐蔽的手段。乌托邦为公民提供物质上的“强制性便利”,扼杀所有自主独立的思想产生的自由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