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妈与宝娃之 大山里的小诗人
周5接孩子们放学回来,孩子问,周5可以不做作业吗?我说可以,只要争取周六上午做完就好。
孩子晚上可以正大光明开启视频模式。
于是我们娘三人手一机以及葛优躺。
TIGER打开baby boss在看,那个是他8岁左右看的电影,现在都快11岁了居然还在刷,我真的很佩服。丫丫看的也是动画片,反正这2宝心理年龄始终没有和个头成正比。
我在刷B站,找到我特别喜欢的那个银联广告 祖传系列,画一幅大山里的小诗人,让更多山里孩子的才华被看见【4K】_哔哩哔哩(゜-゜)つロ 干杯~-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T4y1F7Ye?from=search&seid=5489836927132560089
这则广告是由B站的up主与银联合作的,不得不说因为背后有金主,后半部分的动画做的太棒了。整则广告唯美,所有的细节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所以把孩子叫过来一起看看,丫丫看后撂了一句“有点意思”继续看她的动画。
顺着这个广告又找到了央视联合上海广播电视中心纪录片部以及B站联合拍摄的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中第三季,讲的是留守儿童在一个四季诗歌公益活动组织下,将自己的成长的感受用诗歌表达,那集纪录片废了我好多卫生纸,哭的都停不下来。可能是因为自己已经为人母的缘故吧,每次我过来看孩子,每次离开孩子,一般也就一周多左右,孩子在我跟前的那种自在,那种依恋以及不舍都让我心里很难过,而这些山里的孩子,家长都外出打工,有的家破人亡,这些孩子从小就面对孤独的生活,内心得有多么无助以及被迫的强大啊。
我想起有次TIGER问我一个问题:“妈妈,为什么我们班上的学生,很多都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都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我说因为户籍制度不允许,因为父母在外边打工,孩子如果和父母一起出去,没有办法落实上学的问题。其实这也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很多在外打工由于工作时间以及居住环境很差也无法让孩子和他们在一起吧,所以就造成了这种留守儿童现象。看到纪录片中大山里的学校硬件设施已经很好了,也是一种欣慰,如果能让父母不出门就能在附近打工那就更好了,我想这样的愿望变成现实的脚步会越来越近的。
人生第一次:第3集_纪录片_bilibili_哔哩哔哩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312737?from=search&seid=15000971108117968428
顺藤摸瓜,我又找到了是光创始人康瑜的TED演讲,康瑜2015年大学毕业后到云南保山支教,在她讲的一组数据中,了解到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超过6100万,其中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7.3%为不确定或者无人监护,那么这7.3%我算了下就是445.3万的孩子就是属于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状态,这么大的一组数字的孩子相当于彻底没有父母的陪伴彻底失去家庭教育。康瑜发起是光四季诗歌,教孩子写诗,她说“教山里的孩子写诗,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们写出来的一首诗可能既是他们那一刻情感表达的出口,又是希望得到外界回应的入口。我们希望孩子如果无人陪伴,那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陪伴者。我们相信观察这个世界的内在视角发生改变,未来才会有更大的力量去改变这个外部的世界。”
初步成果就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大山里的小诗人》,追踪完整个过程,我果断的定了这本书给孩子。周日书就到了,丫丫翻着书看,非常喜欢里边的插图以及诗歌,因为都是同龄人写的,特别亲切,而排版的字体就是写诗孩子本人的字,没有那么工整,对于同是孩子的小读者就没有那么正襟危坐的正式感,随时随地就能拿起来读。
丫丫最喜欢的有两首诗,我发现都是充满快乐以及小脾气的诗。她觉的最感动她的是一首《幸福是什么》,只是孩子似乎不喜欢那么悲伤的情绪。我想这大概是所有孩子的感受吧。

最后希望留守的儿童越来越少,以后出的诗集的思念以及忧伤渐少,而快乐的平静音符会从最初的几个音汇成平缓休闲的音乐,就像我们的周末葛优躺一样带着平庸的惬意,虽然不是那么崇高,但是我觉的那是孩子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