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博物馆 | 源氏物语展 之一 大和和纪漫画
谢绝一切转载。

在纽约住了两年半。离开后发现这座城市虽然喧嚣、嘈杂、肮脏、混乱得令人头疼,但实在是文化艺术的密集地,大都会博物馆尤甚,堪称瑰宝中最闪亮的珠玉。每年都有各种主题的展览,而2019年春夏的主题是《源氏物语》——有“千年之恋”美称的、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
我对《源》的喜爱可以追溯到十岁那年,在家里的旧书橱里翻出一本淡灰绿封面的上册。丰子恺译本,秦龙插画,文字与图皆美不胜收。如今只能在旧书店或者网上一觅芳踪:
读完小说后,我开始念初中,又在校门口一家出租书屋里邂逅了大和和纪的漫画版,国内译名为《浮生若梦》。二十多年来,看过无数个版本之后,还是觉得最初的这版最恢弘、华美,亦最忠实于原著: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源氏物语》展厅,位于2楼的日本馆;展览分为不同的部分(Section)。这篇日记是第一部分——大和和纪漫画展。
这部漫画从1979年开始连载,至1993年结束。单行本一共13册。中文名:源氏物语;假名: あさきゆめみし;罗马字:Asaki yumemishi. 标题是取自于平安时代的和歌,《伊吕波》,其中一节“浅き夢見じ”的全平假名写法。我搜集过很多个版本的小说、漫画、以及画册,但看到漫画原稿以及作者老师本人,心中激动难以言喻。
平时白天要上班,周六与周日则在Mid town上跳舞课到下午1点。因此我的参观时间仅限于周末的下午(记不得周五还是周四,那时会开到晚上7、8点,我也会下班之后去)。路线是从57 St地铁站下去,乘N/W/R线到Lex. Ave/59 换4/5/6号线,坐到86 St下来徒步过去。
周末地铁班次少,往往挤得水泄不通,真是苦不堪言!但现在回顾往昔,原来是幸福的抱怨。
大都会博物馆大得惊人。每次去的时候,我都会提前规划好主题。《源》展开始后,将二楼的日本馆展厅重新做了布置。老远便能瞧见黑金色调的主题大门。

进门后,右手第一间便是大和和纪的漫画展厅。这里之前是一间和室,墙上有画轴;窗边是榻榻米;从窗洞往下俯瞰,能看见几乎整个埃及神庙与波光粼粼的水池。和室里之前有一只水晶球妆点成的梅花鹿,现在挪走了。

展厅墙上挂着的,都是大和和纪老师多年前创作的手稿。水粉画笔触异常精细优美。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已经五月,画稿可能更换过一次。
如果有三、四月去的朋友,可以看一看这些手稿的内容与顺序是否有变。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这副桐壶更衣。我收藏过大和和纪的画册,桐壶更衣几乎都是开场人物——一位美丽但眉眼间蕴藏着哀愁的女性——图上盛开的淡紫色桐花也点明了她的身份。她是源氏的生母。后来的藤壶女御与之容貌极其神似,但并不是她。
英文翻译将桐壶译为Kiritsubo, 藤壶译为Fujitsubo。藤壶是我在全书里最喜欢的人物,因此较为上心,所以看到介绍时就明白一定是弄错了。

回家后,写了一封邮件发给MET. 我没找到展览主办方的专用邮件,只能同时发给lectures和meteventtix@metmuseum.org.

令人高兴的是,第二次我再去的时候,介绍已经更正过来了。速度值得称赞。

源氏的父母——桐壶天皇与桐壶更衣——原是身份并不相称、却十分恩爱的一对。男人年轻时初次遇见真爱,通常会爱得刻骨铭心。这直接导致了桐壶更衣的早逝。

更衣身受皇上深恩重爱,然而贬斥她、诽谤她的人亦复不少。她身体羸弱,又没有外戚后援,因此皇上越是宠爱,她心中越是忧惧。(第一回 桐壶)
大和和纪在她的创作手记里,这样讲述桐壶更衣:
仙女般纤弱的美少女——桐壶
我曾经很想看一看桐花是什么样子,多年后在罗马的街道上见到了它。略带灰紫色的粉红花,比想象的大了许多,花朵依次往上开,大约有拳头那么大。我的印象似乎树冠上飘着美丽的彩霞。桐壶与花散里、秋好中宫相比,一改那没有趣味的命名。恰似残阳西沉渺茫的感觉。
桐壶与藤壶在物语中是被作为圣母来描写的。
桐壶出场时间很短,藤壶是后来左右源氏最重要的人物。如何来表现她的个性,我做了种种设想。为了人物的设计,在未动笔前我想了很多无聊的点子,例如用喜欢的食物啦,合适的色彩啦,血型等等来衬托、表现其个性(顺便提一下,云居雁喜欢野生草莓,明石姬喜欢年糕,花散里喜欢大福(豆馅年糕),六条妃子讨厌点心而喜欢喝白葡萄酒等等)。
但是对圣母的构思相对要难得多。可以说圣母也许不用润色。她聪明美丽,根本无须炫耀,作为和善、亲切的长辈十分体贴我,我似乎经常受到那种关怀。其实很难见到这种类型的同性朋友和长辈。
紫式部对她的女友,对全是女性的宫廷,以她的女学生的感觉做了描写。对藤壶的刻画,对女性理想性的感觉似乎比男性更多。藤壶后来被源氏穷追不舍,我认为身为圣母的藤壶,作为女人是很幸福的。
与爱恋着圣母的源氏结婚的葵姬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地位。

桐壶更衣生下的二皇子,自幼聪明颖悟、才华出众,是桐壶天皇最钟爱的皇子。因为二皇子缺乏有力的后援,且童年封亲王品级太低;为保证爱子一世遂顺,桐壶帝在请人看相、算命后,将他将为臣籍,赐姓“源”。
紫式部的此书讲述的是源氏皇子一生的故事,故名为《源氏物语》。
源氏的恋爱之路非常不顺。九岁那年,桐壶帝邀请一位有皇族血统的十四岁的内亲王进宫,称为藤壶女御。藤壶女御的父亲为某先帝,母亲是皇后,她本人则具有与源氏生母惊人相似的美貌。桐壶帝为了让二人相处和睦,允许源氏无限亲近这位继母,结果两人比母子和姐弟还更亲睦——秘密的禁断之恋。
成人后,源氏不得再与藤壶相见。他娶了身份高贵的妻子葵姬,但夫妇感情极其冷淡;遇见前皇太子妃六条,为其才华与美貌所倾倒,做了情人;此外,身份高低不一的情人与红颜知己无数,却苦于一直没有最爱的人。再后来源氏遇见一个小自己八岁的美丽女孩,她是藤壶的侄女(藤壶之兄兵部卿亲王的私生女),称为紫姬。在紫姬失去唯一的监护人外婆后,源氏将她迎至私邸二条院。紫姬十四岁时,葵姬难产而死。她与源氏正式成为夫妻。
这种“养大成人再迎娶”的方式,在平安王朝不特别光彩,但也不很罕见;放在今天就相当冒天下之大不韪了。这也是“光源式养成计划”的出处。
如同设定里藤壶酷似桐壶,紫姬也酷似藤壶,几乎是她的翻版。身世是紫姬的硬伤,然而作为全书第一女主,她的性格、品德、才华、美貌均无可挑剔。紫式部写美女全然不吝惜笔墨。紫姬是她写得最多,亦是最美丽的一位:
室内的屏风都折叠起来,搁在一旁,因此从外边可以望见厢房内部。但见有一个女子坐着,分明不是别人,正是紫姬本人。气度高雅,容颜清丽,似有幽香逼人。教人看了,联想起春晨乱开在云霞之间的美丽的山樱。娇艳之色四散洋溢,仿佛流泛到正在放肆地偷看的夕雾脸上来。真是个盖世无双的美人!一阵风来,把帘子吹起,众侍女连忙扯住,这么一来,引起紫姬嫣然一笑,那模样越发可爱了。(第二十八回 朔风)

大和和纪在她的创作手记里,用了很多篇幅来诠释心中的紫姬:
紫姬,人称桦樱姬
桦樱是山樱的一种,它盛开在山中的枯木中间,宛如飘浮的云。花色不张扬,稍带青色,似乎很受爱赏花的平安人喜爱。对于为藤壶妃不尽意的恋情而苦恼的源氏,与少女紫姬的相遇,可以说是新生活的开始。开朗、活泼的少女很快成长为美丽、温柔、聪明的贵妇人,成为终生相伴于源氏的女性。
《源氏物语》的读者绝大多数是紫姬迷
诚然,其中也有人认为紫姬"太乖",缺乏独立的存在感。尽管她为源氏的感情不专而苦恼,但绝不流露出来,而是理解丈夫的恋心,关心自己的情敌。在现实生活中,或许这种女人是不存在的,因为她过于完美了。
可是,紫姬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她无法像明石姬一样依靠父女亲情去维系与源氏的关系,也没有可仰仗的娘家势力,她惟一可依赖的是与源氏的爱情。紫姬只能依靠纯真的爱,去克服她所处的困境。
紫姬最忌讳因嫉妒和憎恨抵消自己对源氏的爱情
因为她懂得倘若憎恨对方,这种憎恨的感情就会动摇自己的地位,使自己陷入不幸。所以她叮嘱自己:即使跌入不幸的深渊,也要原谅别人,也要报以平静的微笑。她认为这样一定能加深与源氏的爱情,一定能排除不幸。我很欣赏她这种向前看的韧性。
三公主下嫁后,自己请求出家的举动,绝不是败给三公主、对源氏的爱情产生了绝望感所致,而是紫姬在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一个完美的结局。然而可惜的是,自己的请求没有被接受。终于被长期的爱情战弄得疲惫不堪,遍体鳞伤。可是,即使生病以后,她仍然牢记课于自己的生存方式,甚至还要进一步强化它!
对于紫姬来说,源氏是自己的丈夫,还曾经是自己称呼的"父亲"和老师。她把源氏当作一名普通的人,她感到源氏很"可怜"。到这时,紫姬已超越了源氏,成长为一名自立的女性。而且为了源氏,紫姬抛弃了为自己的来世祈福德愿望,作为一名世俗者,在对源氏的泛爱(已超越爱情的爱)中,平静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或许紫姬过于完美了
但是,不仅她,过去,日本的女性都是这样。尽管她们在无可奈何的命运中挣扎、痛苦、背上,但是她们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感情,顽强地面对人生,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品位,加深自己的修养。如果想到这些,对紫姬那种无私的行为转变为人生的美,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笑"的古体字是"咲"。紫姬的微笑不正像这个"咲"字么?
在这副画作的正对面,有个屏幕(和一只长椅),可以坐着观看一副水彩画紫姬的诞生:大和和纪的绘画过程——紫姬·秋の荻草
儿时读《源氏物语》,只觉得三公主降嫁太过于突然,仿佛平地里一声惊雷,直接击穿了紫姬多年以来的甜蜜梦想——在那之前,她一直以为自己是理所当然最幸福的。
我厌恶源氏(的选择),但很奇妙的是,并不厌恶三公主。她心地纯善,缺乏主见,完全是个听大人话的好孩子。
生得美貌却缺乏情趣,未免让阅人无数的中老年源氏感到乏味。他把她当成摆设与宠物——这正是源氏最可恶的地方——他既不尊重爱妻紫姬,也轻慢了后妻三公主。
(完全是予取予求,不知自己何错之有)
三公主年纪还小,尚未完全发育,而且态度又极幼稚,竟是一个孩子。源氏回想起从前在北山访得与藤壶妃子有缘的紫姬时的情状,觉得紫姬当这年龄时已露才气,颇有劲儿了,而三公主则完全是个小孩。源氏看了她的模样,觉得这样也好,免得妒忌或骄横;然而毕竟太乏味了。(第三十四回上 新菜)

三公主后来(被迫)与源氏妻舅之子柏木私通,还生下了漂亮的男孩,算是给了源氏一个恶狠狠的报复。虽然这件事并非她本意,且她也是受害者,但我还是感到解气。
大和和纪也非常不喜欢骄纵而自以为是的源氏。对三公主,她也是充满了同情:
不觉间,樱花凋谢了,山野披上了新绿。
我刚刚举行过婚礼,所以最近几天常在工作间隙做些家务。据说在教堂举行婚礼的人,当牧师问“你能否终生坚守贞操”时,男人们往往瞬间失去自信。《源氏物语》的男主人公就是一名多情郎。在他的恋爱经历中,有不少是有悖于人伦的。起初,他爱上了父皇的宠妃藤壶;紧接着,他又与皇兄的宠妃胧月夜私通;他爱过的夕颜是友人头中将的前妻;空蝉也是有夫之妇……平时儒雅高贵的源氏,一旦偷情,就显得执拗浅薄。刻画那时的源氏,突然增多的男性荷尔蒙也使我亢奋不已。
不可恋之恋,违禁之恋,罪恶之恋……在各种形式的恋爱中,悖伦之恋最能表现出人的弱点和强悍,也最能凸现人性的沉重感。
对于犯下许多悖伦之罪的源氏,等待他的自然是残酷的报复性惩罚。
源氏娶三公主为正妻而使爱妻紫姬病苦万分。就是这位三公主,竟与他视为己出、备加爱护的柏木私通!
三公主背叛了源氏,践踏了一代美男子的自尊。源氏不得不承认自己衰老了,但他又无法排解因此而产生的愤怒和憎恨。笔者没有类似的体验,对刻画这一时期的源氏颇感力不从心。
但是,柏木仅被他瞪了一眼,奚落了几句,就一病不起,在良心的谴责下绝命而去!三公主则抛下游子削发为尼!过于悲惨的结局,使读者对于将二人逼入绝境的源氏感到畏惧。显然,衰老的源氏对年轻恋人的忌妒太过,对他们的惩罚也太无情。因此,有读者来信说:"既然源氏不爱三公主,就该将她让给柏木,使紫姬重新获得幸福……"故事发展到这里好像许多读者开始讨厌源氏。
为了升迁的柏木,渴望与三公主结婚,朱雀上皇却将二公主嫁给了他。平时虑事缜密的柏木对此事耿耿不寐,依然像着了魔一样追求三公主,并一步步滑向深渊。
至于三公主,她并不真心爱柏木。她爱的是自己,只要自己过得舒适,什么丈夫年龄太大呀,他更爱紫姬呀,这些都没有关系。她惧怕的是柏木狂热的爱,不愿让柏木把自己从安逸的生活中拖向爱欲的战场。并且,她没有战胜恐惧的勇气,结果被无情地抛入空门。
如果两人真诚地热烈相爱,不顾一切地去追求真挚的爱情,或许他们的恋情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假如柏木抛弃地位和未来,假如三公主真心爱柏木,源氏作为悖伦爱情的体验者,说不定会对二人意外地宽容,对两人间地私情视而不见。
但是,源氏没有饶恕二人。因为柏木缺乏源氏追求藤壶地舍身精神;因为两人不懂得一旦抛弃一切,即使灵魂堕入地狱也无愧地相恋时,纵使悖伦之恋,也不是罪恶,而是至上的爱情!
也就是说,《源氏物语》不接纳真假参半的爱。它是一部美丽而热烈的爱情故事。
"爱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这是我的创作信条!对我来说,这部故事似乎"严酷"了些,不知各位读者作何感想?
平成三年初夏于东京
总之,三公主还是不降嫁最好——平安时代的内亲王有自己的封户,经济完全独立,照例是不需要嫁人的。不当人妻自然就没那么些烦恼的事啦。
紫式部没有写完《源氏物语》(一说云隐一回已暗示源氏之死)就去世了。接下来是源氏儿子们的风流艳史,由紫式部的女儿藤原贤子完成。故事主要发生在宇治,故也称为”宇治十贴“。
宇治十贴共有三个女主:大君(早逝),中君(人妻),浮舟(出家)。其中笔墨最多的就是浮舟,因此她算是第一女主。
浮舟生得很漂亮,却非常命苦。一言以概之,她的人生完美地诠释了“出生贫苦的美貌女孩会有怎样的人生”这一热点话题:自幼没有父亲;母亲的关爱少得可怜;稀里糊涂嫁了人,却是已故姊姊的替身;陷入三角恋情,无人真心待她;不愿身败名裂地活在世上,最后选择投水自尽。
很可怜的女孩啊......命途多舛,被救起后心灰意冷,出家为尼。


但见浮舟打扮得端端正正,似乎故意想叫人窥看。她身穿淡墨色绫衫,内衬暗淡的萱草色衣服。身材十分小巧,体态玲珑可爱,打扮新颖入时。头发末端异常丰丽,好像一把展开的折扇。那端正秀丽的脸庞,化妆得恰到好处,两颊略现红晕。在佛前做功课时,念珠并不拿在手里,还挂在近旁的帷屏上。那一心不乱地诵经的模样,简直可以入画。(第五十三回 习字)

最后是一些令人回味的细节: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