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行舟——一个中国记者的拉美毒品调查》-读书摘要
这是迄今看的第二本有记者书写的书籍。文字没有那么华丽,但反而更显真实。相较于刘骁骞在新闻报道里的冷静客观,字里行间反而让我们更亲切的感受到他的紧张、不安和常常伴随的激动和不期而至的绝望。这是一本涵盖广泛的纪实文学,对了解巴西、了解拉美的毒贩集团、政治制度都有一定的帮助。一天时间看完,书中时常做标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值得被记住的知识点。
1. 在贫民窟毒贩看来,毒品是一个平凡的服务行业,也存在竞争,也需要宣传。
2. 可卡因“掺水”几乎成为默许行规。
3. 和所有毒品一样,可卡因的原料古柯原本是治病救人的药物,至少后来被不法分子看中变成了毒物。可卡因产地排名: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巴西本身并不是可卡因生产国,但已经从最初的中转国转变为注意的消费国。
4. 重要的毒品中转边境城市:塔巴廷加、伊瓜苏。巴西警力不足也是毒品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
5. 巴西毒贩集团分为几大阵营,互相敌对抢占地盘;并且监狱是犯罪的“学校”。许多小偷小摸经过监狱生活后非但没有被改造,反而成为贩毒集团的中坚力量。
6. 巴西枪支泛滥的历史原因与“金牛公司”的历史演变有深刻的联系。在巴西虽然对枪支拥有的法令非常苛刻,但获取途径缺非常简单。甚至存在犯罪和警察勾结、军警贩卖缴械枪支的情况。
7.作为一个由奴隶制演变而来的国家,巴西的黑人也受着不公平待遇。黑人更多的被与犯罪、贫穷、低素质、没文化相关联。种族歧视在巴西与美国或南美呈现出不一样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