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频繁查看投资表现不会让你更开心?
据我观察,我自己还有我身边的人,只要是开始投资理财了,不管是股票、基金、黄金或是数字资产,就会不断地去查看它的价格,看看是涨是跌。
现在查看价格实在是太方便了,拿起手机打开软件就能看。甚至有的关联在手表上,一抬手看手表就知道实时价格了。
可是我们的心情又太太容易受价格波动了,如果投资的特别少可能还好,不那么受影响,但如果投的够多,就非常的影响心情了。注意观察,是不是涨了就很容易开心,跌了就会痛苦。并且我们又十分讨厌损失,我们赚到1万元的快乐远远比不上失去1万元的痛苦。
这几天我看到《随机漫步的傻瓜》这本书里讲到一个案例,特别的精彩,用数学的方式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不要频繁的去查看投资表现。我在这里要引用,做个记录,算是我收集的例子。嘿嘿。
说假设有个快乐的牙医,投资成绩不错,假设每年能有15%的收益率,误差率为10%。
根据正态分布,可以计算出,如果有100个样本路径,大约有68个收益率会落在15%±10%也即5%~25%区间内(下图中横轴-1到1之间的概率为68.3%);有约95个样本路径会落在-5%~35%之间(下图中-2到2之间的概率为95.5%)。

(这个图是我从网上找的,高中学的概率都记不起来了,哭)
收益率为15%,波动性为每年10%,换算之后,任何一年赚钱的概率为93%。但从比较窄的时间尺度来看,任何一秒赚到钱的概率只有50.02%,如下表所示。

不同时间尺度下赚钱的概率
上面这个表是书里面的,但是具体是怎么算出来的,额。。。。大概应该也许可能是根据正太分布那张图或者一张表计算的吧,有小伙伴知道的,欢迎在留言里告诉我具体计算方法。
不过我想每秒钟赚钱的概率应该就是跟抛硬币差不多了吧。
按照上表计算,假如这位牙医每天观察8小时,那么每天他会有8*60*50.17%=240.816分钟因赚钱而心情愉快,另外239分钟则不愉快,累计下来,一年就是60688分钟愉快和60271分钟不愉快。再加上我们的损失厌恶情绪,那么牙医以很高的频率查看投资表现的做法,反而给自己认为的制造了很大的情绪赤字。
如果每月看一次呢?那么一年只心痛4次,快乐有8次。
再拉长,一年看一次呢?那么在余生20年里,他将体验到19次惊喜,而只有1次不愉快!
同一位牙医,由于查看频次的不同,对自己心情的影响居然差距这么大。
哈哈,所以,你是愿意20年里因为这个投资每年不开心60271分钟,还是20年里只有一次不开心?!悬殊差异巨大呀。
这个数学计算服不服,我是真的被震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