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信札 读书笔记
以下摘抄自天津人民出版社《李小龙信札》
1、献词: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对埃洛伊兹写给恋人阿伯拉尔的信笺感同身受:试问,有什么是书信所不能激发的?它们有灵,善言,充盈着直抵人心的力量,燃烧着我们的全部激情。即便说见字如面,也毫不夸张。它们讲话轻柔又精妙,有时甚至还能听出一些大胆的弦外之音。书信最初就是用来安慰如我这般孤独可怜之人的吧!不能饱尝那拥你入怀、双目对视的浓情滋味,我只得在你的字里行间寻获安慰,从而稍稍填补一点我的失落。在信里,我能读到你最崇高的思想。
2、序言:这些信札集中揭示了李小龙生命中的崇高品质——凡事力争做到最好,绝不退而求其次。他的一生彰显了一种日求精进、陶冶情操、为人正派、重视人际、逆水行舟、精神境界强韧超凡的人生哲学。最后,李小龙的书信还反映出了“爱、和睦与兄弟情”的人生理念,而这也恰是他经常书于信末的衷心祝福。
3、致曹敏儿(1962年9月):电机天才查尔斯.P.斯坦因波茨博士在世时,曾有人问他:“在您看来,未来二十五年内,哪一门学科将会取得最大的进展?”他默默思考了几分钟,而后脱口答道:“精神顿悟。”当一个人真切地意识到自己心中蕴藏的巨大精神力量,并开始把这种力量运用到无论是科学、商业或生活中去,那他的未来都将无可限量。
4、致琳达(1963年10月20日):人生在世,略具薄资则知足知止;慕高雅而远奢华,慕精纯而远潮流,求杰出而非体面,求富足而非富有;勤学、默思、逊言、端行;悦纳万象,有勇有为,静候天时,绝不冒进。 换言之,且任本心天性,于平凡中自在生发。
5、致费雷德.佐藤(1966年5月4日):你说手臂在整套联动结束时能发挥出最大力量,这点我绝对赞同。通过这个中轴线理论不难看出,手臂其实是身体发力的媒介。拳击也利用了这条中轴线,不过他们的动作太大。一开始这么做是没什么问题,但掌握了之后就该遵循删繁就简的原则——用最少的动作、最小的力道,最大程度地表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