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通:华为从追求利益转向创造社会价值
民航通:通讯业巨头华为将在亚细安培养更多资讯通信科技(ICT)人才,满足公司的人才需求,并推动区域ICT市场发展。这也是这家霸级中资企业近年来为应对外界质疑而做出的转型——将重心从追求商业利益转向创造社会价值,扭转区域国家对华为的既定印象。

华为集团亚太区副总裁陈明杰前天接受媒体专访时坦言,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令华为的区域业务面对逆风。公司希望通过与亚太国家共创价值,让各国把华为视为可信任、守规则、值得长期合作的伙伴。
迈入第34个年头的华为,过去一年面对空前外部压力。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场欧洲,英国和瑞典相继禁止华为参与当地5G网络建设,法国等其他国家也收紧对华为的业务限制。另一方面,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华为的制裁措施不断升级,甚至禁止使用美国设备和技术的全球半导体公司向华为供货,令公司面对芯片断供危机。
去年底有报道披露,华为计划在上海建造不使用美国技术的芯片制造工厂,缓解芯片危机。陈明杰没有确认消息的真实性,但指公司一直在亚太区寻找合作伙伴,共同解决供应问题。他也看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后,华为与包括亚细安在内的区域国家能进一步深化合作。
但他随即引述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的说法称,要以法律和规则的确定性,应对国际政治的不确定性。陈明杰以他分管十多年的印度市场为例指出,为打消当地政府的顾虑,华为成为印度唯一一家接受第三方安全审计的电信业者,并主动提出和印度政府签署无后门、无间谍协议。
在陈明杰看来,上述做法换得印度政府对华为的信任,官方不再禁止华为参与5G网络测试。不过,受国内经济压力和印中关系紧张等因素影响,印度的5G测试一再延后,预计要到今年底或明年初才会展开。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电信市场。华为在当地的处境,恰好折射出亚太市场的机遇和挑战:这里有最多的年轻人口,对互联网接受度最高,对光纤有巨大需求。但与此同时,区域各国发展差异巨大、国内局势不稳定、人才分布也不均衡,这些都为公司发展带来挑战。
华为从2018年起相继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西尼亚等地设立“东盟(亚细安)学院”,与当地政府、企业和大学等机构合作,提供各类ICT相关技能培训。包括东盟学院在内,华为目前在亚太各国共设有196个ICT学院,计划五年内为区域培养超过20万名ICT人才。
陈明杰强调,即便在去年公司经营面对严峻挑战时,用于培训人才和推进当地社会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CSR)预算也没有缩减,反而大幅增长,今年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我们希望告诉区域国家,华为是一家有韧性的公司,即便是在压力之下也会信守承诺。我们不只要在各个市场追求商业利益,也要为当地创造社会价值。希望大家提起华为时,不光想到我们的技术,也把我们视为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2019年华为营收中有8.2%来自亚太市场,市场份额排在中国市场和欧洲中东非洲市场之后。随着欧洲市场业务承压,亚太市场是否会后来居上?陈明杰说:“未来会发生什么还很难说。可以确定的是,亚太区一直都是华为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我们会坚持在本区域长期投入。”
作为华为最早开拓的海外市场之一,新加坡拥有七所ICT学院。华为上月也和淡马锡理工学院联合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预计今年有100名学生完成相关培训。公司本周斥资4000万美元(约5380万新元)在我国设立亚太区首个用于开发移动设备应用的DIGIX实验室,接下来也将和新加坡精深技能发展局合作推出网上课程和证书,助本地科技人才掌握安卓应用和华为移动服务开发技能。
陈明杰指出,华为的企业业务、华为云,以及人工智能业务的区域总部都设在新加坡。“我们非常看好新加坡作为亚太ICT领导者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新加坡目前也正经历数码转型,我们愿为此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