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心理咨询的那些事儿
我最终还是走进了一直以来令我“恐慌”的心理咨询室。
在又一次走路就撞到树上之后,我被朋友胁迫着约了一家心理咨询。说是胁迫,其实没一点夸张的成分,因为他们看不下去我当时的状态了,如果不去做心理咨询,好像也就精神病院会把我接过去颐养天年了。
毕业那年,陪伴了我整个青春的男朋友出车祸去世了,从小玩到大的闺蜜也因为精神问题跳楼了,狗血的剧情竟然出现在我的人生中,瞬间一个血红的“惨”字砸在了我的眼前,整个人就像是被人勾去了魂儿,变成了行尸走肉。每天只会呆呆地盯着天花板发呆,从早盯到晚,从晚盯到早,眼泪早就干涸枯竭,身体情况也江河日下。像是一个溺水者,脚已然经陷进河床的淤泥,周身湿冷阴寒。
就在快要“溺亡”的时候,朋友拖着我进了心理咨询室。

在一开始的咨询里,我一直扮演着机械智能的角色,理智的回答着咨询师的问题。在一次咨询结束,咨询师略带无奈地告诉我“我不希望你如此理智,这对你至少是目前的你来说毫无益处,你要感性的去思考我的问题。”
我突然不知所措,心理咨询不就应该是一问一答,然后咨询师通过问题反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理智客观地剖析问题的吗?
茫然过后,我开始分析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表现。我一直在尽可能去压抑住自己的悲观情绪,理智的去配合问题的解决。我下意识里认为,想要去解决问题,就要处于冷静的状态,分析情况,找出方案,将情绪的影响降到最低。
我发现自己想错了。在我一开始陷入自暴自弃时,我就是在压抑这种悲观的情绪,试图去逃避现实,当我接受心理咨询时,我又试图将自己在这种情绪中剥离,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审视它,而从来没有用心去感受,然后直面战胜它。

有时候,努力的去克制情绪才是最于事无补的做法。就像是一根弹簧,当你将它压制到极限,反弹的力量会将你击垮。而最有效的方法,是直面它,去接纳它。
所以,当你去安抚一个悲伤到不能自已的人时,不是去生硬地讲一些笑话去打断她的悲伤,也不是苍白的去安慰她说不要难过了,唯一可以让她真正的放下悲伤的方式,就是安静的陪着她,引导她去接纳自己的情绪,让她发自内心的放松下来。
解铃还须系铃人。当你的情绪在心中打结时,你能做的不是去回避或者掩盖它,而是去找到它的症结所在,然后去解开它。而这一切没人可以去代替你完成,只能你自己去一点一点地解开这个缠绕的死结,别人最多给你一些引导,让你去认清本质,比如心理咨询师。
想清楚了这一切,我感觉到了释然,我开始用当前的情绪去思考问题,不再试图将自己剥离出来。虽然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每一次的心理咨询都像是将自己的内心暴晒在炎炎烈日之下,可是随后而来的轻松却总会让我感到酣畅淋漓。
所以我非常理解那些对于心理咨询游移不定的人,将自己的内心翻扯出的难受不亚于溺于深潭的痛苦。而且人本就喜欢自欺欺人,总会幻想着自己可以搞定一切。但是我却不会理解那些明知自身出了问题,却次次选择视而不见的人,当你意识到自己步入泥潭时,你需要走出来,而不是一次次的抱怨、挣扎,原地踏步。
最后,我想说,生活在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何其幸运。不要等到“溺水身亡”前再敲开心理咨询室的门,以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它,人生短暂,没有多少时间给我们浪费在自我挣扎上。
—————END—————
关注微信公众号:“南瓜心理学院”,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