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3.3《启蒙辩证法》导读笔记
反体系,反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体系化”。破除同一性思维方式。
对工具理性、技术理性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矛头直指人类对自然的政府和对自身(自由)的压制,这一切均导源于追求外在目的的工具理性。
这本书主要是谈:启蒙理性的自我异化。人性并没有真正进入到人的状态,反而会陷入到一种新型的野蛮当中
1、启蒙(enlightenment)
开启(照亮)人的理性为标志,人类借助理性和科学,从迷信、愚昧的“神话世界”中挣脱,走向澄明、理性和自由。
启蒙的结果和初衷:树立自我,主体性自律精神
(1)什么是启蒙?(康德,1784)
康德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打破旧有的世界去创造一个新的理性世界。
勇气:绝不被动的理性准则,要达到“自律”。 理性的被动,偏见。最大的偏见即使迷信。即“他律”状态。
康德认为的启蒙运动即是一种批判理性的运动
马克思:时代的反面
时代现在的异化(物化)造成了人本身的异化。我们时代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利用率历史唯物主义)
霍克海默
正是追求知识和评价规范之间的这种分工有可能摧毁一切意义。
理性在控制取得了成就的同时也在付出代价。
理性能够解释清楚并且完成自我保存,那么有可能恢复理性本质
2、从启蒙到神话:启蒙精神的异化
启蒙的纲领是要唤醒世界,用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取代主观的独断。然而在作者看来,启蒙却最终蜕变为主观意志(理性同一性,各不相同的东西用“公式”简化的量,以此由得可比性,这种模式不断摧毁着多元与异质,那么使得不同职业群体要屈服这种权力)的控制乃至独裁,启蒙理性由此沦为一种现代神话。
霍克海默、阿多诺
不成熟性:不具备维持自身生存的能力。
对现实的指认:全面被统治的世界。
“今天,更重要的事情是捍卫自由,传播自由,实现自由,而不是间接地促使世界走向宰治。”
波洛克:对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时代诊断。政治权力已经入侵到了经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等。
“断片表明:我们必须放弃对当代意识的信任,对科学传统加以细心呵护和认真筛选。”
“断片的贡献在于:启蒙倒退成了神话”(启蒙没有达到他应有的目的,原因只能在启蒙中去寻找,所以这并不是一种反启蒙,而是一种“再启蒙”。)
该书的第二个主题:社会(工具理性)对于自然(外在自然 nature)的统治。自我保存的情况下,客观自然对于内在自然的征服。
“精神的真正功劳在于对物化的否定。”(“遗忘是一种物化”,遗忘恰恰就是对主体的一种抹杀。当一切形式可以用“买卖”来衡量的时候,一切精神就会走向消亡。)
“非理性主义”。合理性不仅包含着观念中的自我毁灭趋势,也包含着实际上的自我毁灭趋势。
阅读:
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用知识替代幻想。技术想要用理性顺从自然,但是却变成一种支配自然,体现着辩证法。
权力与知识是同义词。技术成为了知识的本质。(技术是用来操作的,是可以应用的,这就使得知识转化为权力。福柯:医生对于病人的凝视,对病人的身份进行着重构。启蒙本身的概念要求则是要质疑这种权力效果。)
同一性一直是一句口号,旨在坚持不懈地摧毁诸神与多质(即多样性)。
启蒙摧毁的深化,却是启蒙自身的产物。
在荷马史诗的时代,众神已经和物质区分开来。主体的觉醒必须以把权力确认为一切关系的原则为代价。人类与上帝的近似之处体现在对生存的主权中。(所谓的打倒神权,实际上就是人给自己加冕,人对于生存的主权中自然变成了纯粹的客观性,纯粹的对象性。自然失去了其自在的意义,退化成了资源。)
启蒙对待万物,就像独裁者对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