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女孩的人生流水账
2020年11月过完28岁生日,单身未婚,上半年从公司员工宿舍搬出去住,独居养了一只猫。 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出生于江西的一个小县城的小乡镇。父母自由恋爱,据我妈说她当年年少无知,早婚,19岁嫁给了我爸这个穷小子,20岁生了我,住在啥都没有的毛坯房。
我奶奶很不喜欢我妈,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比较严重,我妈说分家的时候我奶奶连一个碗都没给我妈,所以就更不要提对我妈和我的关心和照顾了。
我出生后一岁不到,我妈就又怀了我弟,于是我就被送到了外公外婆家,当时应该都没断奶,初三之前本能地排斥一切奶味很重的东西,喝纯牛奶会引发生理性呕吐,爸妈买的麦片,奶粉我全塞给我弟吃了。所以我弟长个儿,而我大三还被人误认为在上六年级。
就这样,一直在外公外婆身边待到5岁,那时舅舅小姨都未婚,外公外婆家只有我一个孩子,所以尽管被寄养,但这段外寄的日子是我有记忆以来最“高光”的时刻了,夸张一点来说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意思。而这也是我后来每次在低谷觉得身后空无一人的时候,给予自己相信我没有被抛弃,我也曾被宝贝过的力量。
后来,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就被爸妈接回家了。还没来得及完全适应原生家庭的相处,生活所迫,我爸妈在我刚上小学4年级又来广州工作了,我和比我只小一岁多的弟弟留守在家,由奶奶照顾。
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一枚,奶奶照顾我们一直到我小学5年级,但是从初一开始我跟我妈说我要回自己家住,不要奶奶照顾了,我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和弟弟。我奶奶每次都跟我爸妈说给的生活费不够,要他们寄钱回来,但其实我爸妈每个月都有寄生活费给我奶奶,我奶奶除了做饭给我们吃,其他什么都没有给我和我弟买过。
可是她却一直在我爸妈面前说给我们买了很多吃的用的,所以钱不够,说是她照顾我们,可好像很多时候都是我挑水做饭照顾她。回到爸妈身边的我,可能内心害怕被再次抛弃,所以我学会了扮演乖乖女的角色,听话,懂事,不想让爸妈低声下气拜托奶奶,从初一起就肩负了照顾弟弟的小大人角色,可能连我自己都忘了,我其实只比我弟大一岁多一点点而已。
因为害怕被抛弃,所以习惯了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也习惯了讨好身边的人,就这样,一直听话懂事直到高考选择专业,有了第一次叛逆,没有选择爸妈眼里的热门专业,计算机,而是选择了自己想选的心理学。 大学四年,一直都挺自卑的,在别人眼里我也挺安静,内向的,因为还是要靠父母给生活费,所以大学该上课就上课,没课就自己一个人跑去图书馆,因为乖,所以学业并没有落下,成绩也一直是班上的Top3以内。大一一不小心考了全班第一,突然成了班上同学眼中的学霸。
因为成绩比别人好一点,所以稍微增加了点点自信,加上专业,接触了心理学,后来自己的性格也慢慢有了转变。我开始重视自己的需求了,对父母也不再言听计从,忤逆我爸的时候,被他说青春期滞后,别人的叛逆期是在初中,而我的在大学。
毕业前花了一年时间在准备考广州某学校研究生,这事之前没有跟爸妈说,因为害怕他们不同意,后来因为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奋战没绷住临近考试前跟他们打电话说了我在准备考研,果然不出所料,我爸把我骂了一顿。他说我自私,完全没有考虑家里的情况,还说如果我要考研,他就跟我妈离婚。
那时候家里刚买了房,我弟初中毕业就没上学了,也没找到什么好工作,18岁不到,只能跟着我爸妈在工厂。因为家里要还房贷,还要供我读书,所以我爸压力大,他坚决反对我考研。 不过后来我还是去考了,过了国家线,但没有达到我想要去的那所学校的招生线,尽管我做好了考上也要自负盈亏的打算,但是我爸拿离婚来威胁我的这事在我心里一直都是一根刺,也让我清醒地意识到,父母根本靠不住,经济独立才能有选择和话语权。
2016年6月的某一天,拿着毕业证书问我妈要了500块钱直接来到了广州,那是我最后一次管家里要钱。 揣着兜里的500块,来到广州后,找了一个在番禺工作的朋友,跟她挤在她公司的一个员工宿舍,白天她上班,我就开始约面试。朋友的公司位置比较偏,距离最近的公交站也要走差不多二十分钟,然后坐二十分钟的公交才能到地铁站,我投的公司都在白云或者天河区,炎炎夏日约面试,每天回来都是一身汗,找了大半个月,凭借六级英语证书入坑跨境电商运营,进入了一家广州比较大的跨境电商公司。 找到工作后也不好再麻烦我的朋友了,便从那里搬出来了,想着自己找房子,就约了我一个高中的朋友陪我一起去看房。在租房这件事上,深切地感受到了当年火爆网络的一个词:蜗居。 我,应届毕业生,没有经验,专业不对口,人事给的底薪2.5K,转正后才算提成,不包吃不保住,试用期3个月,因为深知自己的短板,所以面对这个底薪觉得自己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理由,看重的是这家公司完善的培训制度,所以在底薪上不敢要求过多,抱着只要能让我学到东西,钱少点也无所谓的态度上岗了。 底薪决定了我的租房选择,我的预算是400-500,但在广州这个预算,租个单间,近地铁交通方便的基本都是不见阳光而且必须要绕很多小巷子才能到的位居城中村的握手楼,我跟朋友说,我怕没有阳光的房间,我不想每天工作那么辛苦回到住的地方也是一片漆黑。但是光线好的单间都要800+,加上管理费,水电要1000+,太贵了。朋友说:“那你要不考虑一下跟我挤一挤吧,我那里虽然不近地铁,但是房间很大,光线也很好,租房的事等你转正再说。” 犹豫了一下,这似乎是我当时最好的选择了,就这样又赖上了一个朋友,第一月的房租她都没让我交,除了上班要坐二十多分钟公交,然后换乘地铁以外,在那里生活都挺方便的。 入职后的前一个月每天都是培训+考核,在公交车上写工作日报,好几次都没赶上末班车,一个人晚上10点多下完地铁打摩的回去,即便是这样,这段日子却成为了我工作后觉得最充实和最怀念的时光,把自己当白纸,也的确是一张白纸来描绘,每天奔波却从未觉得累,每天都觉得充满希望。认真,努力,再加上运气,我2个月后就转正了,3个月后凭借业绩从初级销售升为了高级销售,底薪上涨了,也开始拿提成了,也不用操心房租和伙食费了。 升职的那一天给朋友买了最贵的樱桃,请她吃了饭。就这样,在第一家公司待了2年然后跳槽,底薪翻倍。 至今工作已4个年头,跨境电商行业。第一次接触互联网行业,觉得很神奇,想到能把自己国家的东西销往全世界,Made in China被夸物美价廉,处理售后服务得到客户夸专业,这时候自豪感就油然而生。然而随着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却也越来越感受到这个行业弥漫着浮躁的风气,黑科技层出不穷,同行恶搞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于是后面跳槽选择了一家具有研发团队和自主品牌的公司,也希望自己可以在一个走品牌之路的公司深耕和沉淀。 但后来发现,没有脱离生存阶段谈品牌就是妄谈,新的公司有新的公司的问题,而我现在好像又回到当初毕业时那样,需要做选择的时刻了,不同的是,4年后的我已然少了当年的热情,也多了很多焦虑,28岁,未婚未育,女性,在这个年轻化的互联网行业,究竟还要不要继续。。。。。
——————————分割线————————
过了个年,我终于决定作出改变了,跟公司提了离职,现在正在交接工作中,改好了简历,正在准备接下来的面试。魔幻的2020过去了,希望2021能有一个新的开始,依然会有焦虑,但路长着呢,没到最后,结果谁知道呢!28岁,未完待续.......
2021. 2. 23
————————还是一条分割线—————— 没想到我自己随便写的日记能被这么多人看到,有很多友邻关注了我,有人私信给我为我加油的,有人觉得我上进说要加我VX跟我一起互相打气,一起努力的,还有说想入行跨境电商问我能否带一下的…… 我觉得我有必要解释一下我写这日记的初衷,可能我记了很多流水zhang,有些涉及到了原生家庭,但是我想说的是,我写下这些的时候,是没有带什么情绪的,只是在平静客观的陈述过去的一些成长经历,仅此而已。 对于过去,发生的已经发生了,如果说会怨恨父母,那可能是我还没有踏出象牙塔之前,会责怪一下他们为什么从不参加我的家长会,为什么缺席了我之前人生当中那么多重要的时刻。而如今,我清楚得知道人生很多时候都是求而不得的,如果有的选,谁都希望可以家庭美满,父母开明,子女常伴,但求而不得才是常态,父母也有父母的无奈。 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都是平静的,没有不甘,没有怨恨,也没有觉得凄惨,因为这就是我成长的路,我坦然地接受了过去发生在我身上的种种。 而接受了这些之后,我更更更清楚的知道,如今的我,不再是那个遇到事就无能为力的小孩子了,无论如今的现状是好还是不好,我都必须要对自己负责。因为我是个成年人了,我可以对我自己多做主动选择了。 过去缺少父母的爱,那也没关系了,我可以自己爱自己,以前没机会上兴趣班,我现在可以自己用自己赚的小钱钱给自己报舞蹈班。 我想提升自己的英语,我可以自己去考相关的证书,我不再期待别人来教我怎么做了,而是试着做自己的父母,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面对父母的过度索取,我不再委屈自己,我会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去满足他们,不会无条件满足而让总是让自己委屈。我觉察到了我不开心,我就会试着去找找有什么方法可以自我愉悦的。 我不再一直讨好别人,而学会把自己置于首要位置,妥善照顾好自己之后,有余力才去满足身边的人的需要,因为欲爱人,先自爱呀。 我可以坦然地面对这些过去,是因为现在的我足够爱我自己,所以很谢谢那些私信给我的人,谢谢你们的鼓励,也谢谢你们的加油,但我知道,无论有没有你们的祝福,我都会祝我自己好运。而那些说要加我VX与我共同进步以及问我是否可以在职业上带你的友邻,我相信没有我,你也有独自一人前行的力量,只是你没有去寻找或者过去的经历让你暂时忘记了,原来你自己是可以的。如果自己真的找不到,我建议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因为他们比我更专业。 我的加油实在是很微弱,但如果你需要,我也十分愿意对你说一句:加油!不过我觉得更有用的是你自己不曾放弃积极改变,是你自己可以在低谷时候可以对自己说,没关系,我再想想办法,然后付诸行动。 请原谅我私信不能一一回复,VX我并不想给,如果你看我这篇日记觉得此刻与你有共鸣,相信我可能你过两天就忘了,哈哈哈,我们都各自有各自的赛道,我的不一定适用于你,你得找到你自己的赛道,然后砥砺前行(有点鸡汤了 ,哈哈哈,将就喝一下)。 最后,祝大家2021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也找到新的工作了,明天第一天上班。大家平心静气,努力搬砖!🍻 2021. 3. 7
——————————一条分割线————————
时间飞逝,距离我28岁写下的这篇流水账已经过去2年了。
28岁换工作,来到了一家美妆公司,跨境业务部门,亚马逊运营主管。
尽管入职前,已经给自己做了很多心理建设,于我而言, 加入这家公司, 我即将面对的是一个新的品类(之前做的是3C),新的部门,新的团队,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必然是会辛苦些。我以为我做好了准备来应对各种挑战, 可是后来经历了平均一个月换一任领导,年度销售计划改了一遍又一遍,市场调研做了一次又一次后,还没熬到业绩有所突破,原本一起入职的小伙伴们一个个都离职了。
团队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 而我也从曾经那个因为手下一个小助理被领导裁掉心怀愧疚哭了一晚上的菜鸟主管变成了一个可以理性平静地笑着跟人说换个场再见的人了。
经过了一年左右, 团队和跨境业务基本实现了从0-1的跨越, 业务也在慢慢变好,尽管如此,这一年,我却没有感受到多少快乐,我只觉得很疲惫。也许是经历的分分合合太过频繁,看着当初入职说好要一起干一个亿的那一拨同事全都走了,只剩下自己在这里坚持,多少显得有点落寞。
2021年11月的某天晚上下班,心脏发紧,地铁口离家两百米的那一段路,步伐异常沉重。呼吸不上来的那一刻感到了对死亡的恐惧,我掏出手机赶紧把我房间卧室的密码全部发给了一个朋友,跟她说,半夜给我打个电话,我没接,就过来找我,我害怕,怕自己突然醒不过来。
第二天请假去了医院拍胸片和心电图,看了内科也看了外科,医生说,你只是没休息好,不要熬夜,多休息,你那么年轻,心脏肯定没问题,放轻松。那个时候才突然意识到我已经连着加班加了一个多星期了。
印象中这是我第一次因为工作,身体接连出现了问题。
自换工作以来,我的手肘,手掌,背部还有肚子陆陆续续起了皮炎,跑了三次医院,撸起袖子给医生看,医生抬头看着我问到:“最近压力大吗?”我笑了笑:“也还行吧。”医生斩钉截铁地答复我:“行了,你这病不用看,换个工作,它自己就好了。
医生的诊断为神经性皮炎。
2022年6月,不知怎么,突然咳嗽了起来,没有发烧,没有头疼,只是干咳,去医院拍了CT,验了血,被医生诊断为支气管炎,给我看病的是一位年纪比较大的爷爷,他慈眉善目和蔼地叮嘱着我,晚上要早点休息,一定不要再熬夜了。也许是长期晚上没怎么休息好,加上我的体质比较差,所以患上了急性支气管炎,快一个月了,还是没好。
医生们的医嘱一度让我觉得有点辛酸,偶尔也会问自己,这么多人都走了,我留下来的意义是什么?我还有坚持的必要吗?
可是想到当初自己定下的目标,无论是管理能力还是业绩成果如今都没有达到我想要的预期,这种情况选择离开,我内心觉得不甘,也许就是这样的不甘让我觉得我想再坚持看看。
就这样的坚持着,被直属领导PUA,压抑着熬到了2023年的2月, 2月9号那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上班出门, 走到楼下,看到马路对面停了一辆殡葬专用车, 我的内心突然一震。3月8号, 广东河源发生地震,凌晨5点多, 我躺在出租屋的床上做着梦被晃醒,醒来的那一刻,大脑一片空白。停下来的时候真正体会到了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人生真的挺无常的。生死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公司离了谁都会转,但是我开不开心,快不快乐,真的没有多少人会在意。
广州地铁3号线,真的好挤呀,挤到鞋子丢失,挤到生无可恋,挤到怀疑人生,地铁带来的窒息感,地震唤醒的无常意识,身体健康的信号灯,没有意义的工作内容......
这些,终于迫使我在一个早上,鼓起了勇气, 把之前编辑好放在备忘录里很久的辞职信发给了我的领导,是的, 我裸辞了,三十岁的年纪, 未婚未孕。
提了辞职后,突然之间要面对后面的不确定性老实说会焦虑,心慌,我连续一周都失眠到很晚才睡,后来看到一段话, 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是行动,如果辞职是因为不开心,那就去找乐子;如果是累了,那就好好休息;如果辞职是为了换一份工作, 那就去更新简历;如果是为了换种生活方式, 那就朝着你想要的生活去前行。想清楚离职是为了什么,那就没有那么焦虑了。
3月10号, 我正式离职了,踏出琶洲CBD写字楼的那一刻,感觉如释重负。HRBP找我聊的时候对我说,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好的, 很感激她的祝福。
不管是哪种选择, 人生的大方向都是向前的,未知有很多不确定性, 可未知也意味着很多的可能, 所以, 既然选择了, 就允许一切发生吧。
2023.3.10
——————————一条分割线————————
20多年在感情上,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开化比较迟的人。
没有在情窦初开的年纪萌生过对异性小鹿乱撞般的心动,也未曾拥有过象牙塔里单纯的校园恋情,直到2019年,那时我27。
我遇到了人生当中第一个想到他会脸红心跳有化学反应的人,我想要跟他一起去广州塔坐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轮,想要跟他去看电影,想要和他手牵手在落日余晖里散步,想要给他尝我从夏天存到秋天的水果酒,想要......和他什么都不做,什么话都不说,就安安静静地一起待着就好。
后来,上面的所有想要,都成真了。
他陪我一起加过很多个班, 熬过很多个夜,改过很多个方案,也一起炫过很多顿宵夜。他陪我坐了摩天轮,看了很多场电影,踏着夕阳手牵手散了步,喝了我亲手酿的水果酒,我们安安静静地坐着,什么也不做,那一刻真的觉得无比美好。
面对我们彼此之间的差异,他说,沟通找到彼此舒适的点就好;在我否定自己的时候,他说,你已经很好了;尊重我的想法,给予我个人的空间。
他满足了我所有想要,我以为这大抵就是爱了吧, 可是他始终没有对我表白,没有明确告诉我他是不是喜欢我, 我们也只是没名没份的暧昧着。忍受不了这样暧昧不清的关系, 我主动断绝了联系, 删除了他的微信,就这样我们分开了整整2年。
2年里, 熬过了一个人去医院,一个人看电影, 一个人买醉的日子, 曾经在很多个难过的时候想过要找他, 可是拿起手机的那一刻,每次都被理性按下了暂停键,打开通讯录的时候总是会问自己:我该以什么身份去联系他呢?想了好久,没有答案,所以始终没有找过他。
直到2022年的7月,偶然在微信视频号看到他有好几次点赞过我的视频,后来他加了我微信, 我们又联系上了, 2年来, 老实说我都没有忘记过他,再后来我们又开始约饭,散步,聊天,就像2019年的那个夏天一样,只不过这一次,我有了女朋友的身份。
他几乎每周都会开车过来接我下班, 一起去吃饭, 送我回家, 牵手, 拥抱, 接吻, 做着跟普通情侣会做的事,我以为失而复得之后的感情我们彼此都懂得了更加珍惜。
我想着带他见我的朋友,去见我的家人, 去我家的小县城走走。 想要跟他有更深的羁绊,可是后来发现我想太多了。在一次因为我大姨妈推迟来, 而误以为我们意外中奖之后, 我有点慌乱地问他,万一真中了怎么办,他支支吾吾地说道:“那个....时间短的话可以选择药物。”
再后来,他说他5年内不结婚, 我说那你有什么打算吗?他说可能出国玩2年, 也许之前分开过一次,这次我平静地笑了笑:“那我还你自由吧,因为你的未来根本就没有我。我不想只做你的短择”
就这样,我们彻底结束了。
回想起这段感情,或许是因为我太相信化学反应, 所以在刚开始没有太关注这个人的品性,但面对心动, 我敢去爱; 面对伤害,我学会了勇敢转身离开。尊重自己的感受,积极改变,也许结局并不圆满, 但我欣赏输掉了的自己。
30岁, 没房没车,未婚未孕, 社会公认的大龄剩女。20多岁的时候,希望30岁可以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 可以有一个平淡但温馨的家庭。真到了这个年纪, 发现一样也没有实现。面对家里亲戚的异样眼光,30岁不结婚就像是犯罪,不管你工作多出色,不结婚这一条就足以掩盖掉你在其他任何方面的成绩。
幸运的是, 妈妈一直对我说,你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再结就行,原本一直催的爸爸昨天突然说不催我了,他说不结婚大不了一辈子跟着他们回老家过也行, 感动之余也有点愧疚,因为要他们跟我一起面对异样眼光的压力。
30岁,我走在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的道路上,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我感到自己杯子里的东西如此丰富,需要找一个人来分享多出来的部分, 或许那个时候,才是可以步入婚姻的时刻吧。我也想对30岁的自己还有大龄未婚未孕的姐妹们说,大龄,未婚未孕,都没有错,这只是我们恰巧处在了这个单身的状态而已,不必苛责自己。
最后,愿我们对这个世界常怀好奇心,去成为重新出发勇气的本身,给自己多一点耐心,去不断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2023,加油!祝你也祝我!
202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