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 曹聚仁散文集一一《采访新记》(二)》陈再明21、2、22
三, 阿Q精神
鲁迅是第一个否定武训的一人,而鲁迅笔下的阿Q,说他是一种″农民的典型″也被怀疑。因为我们的农民是多么英勇、智慧、勤劳,那里像阿Q那样的人物呢?那里有阿Q精神呢?说阿Q是一种“农民的典型″,是侮辱了我们的农民。统治阶级才有阿Q精神的丑恶特征,阿Q只能说是统治阶级的典型。鲁迅不过是藉一个农民的形象,把统治阶级性格的特征,集中地表现出来罢了。所以,阿Q还不能说是″农民的典型″。固然,阿Q曾在最后的一段时间成了游民,可是阿Q精神则是早巳有了的。
四, 托尔斯泰的晚年
无声黑白片电影《复活》,是用托尔斯泰晚年的故事来开场的。托尔斯泰一生便是一个矛盾体,贵族身世,而向往于平民的生活,向往于灵的纯洁天堂,而挣扎于慾的陷阱;他的小说,就是他的矛盾生活记彔。到了他八十二岁那年,终于离开了冢庭,独自过极清苦约生活,这样了结他的残生的。他出走前,曾经告诉他自己的儿子说:″我是太衰弱,太老,不能开始一个新的生活了。身心两病,而又困惑非常;我出发时是不会有目的物,也不会有什么计划的,只要把我自己藏起来不管藏在什么地方,可以从他再也忍不住的良心苦痛中,得到一点安息。″这是知识分子闹情绪的最好的例证。
五 在鲁迅的墓前
记者以十月十四日到了上海,恰好赶上鲁迅先生迁墓的盛举;二十年前,记者曾经随着大众送殡到万国公墓上,而今,又看见了迁墓到虹口公园的行列。岁月易得,怱怱二十年,想起了鲁迅遗嘱上所说:″死了,埋掉,拉倒;不要作任何形式的纪念″的话,假使他活到了现在,不知又有什么感想?迁墓之日,上午八时许,便纷往沪西万国公图集合,济济一堂,盖有二千余人。宋庆龄、茅盾、巴金、、等,还是二十年前送殡的旧人。迁墓仪式开航,先由金仲华、巴金献鲜总和″民族魂″的旗子,即将鲁迅灵柩由宋庆龄、茅盾、柯庆施、许广平、全仲华、巴金等十一人,从公园大门口迎至新墓道安葬。在墓前,巴金、茅盾,许广平先生先后致词。新墓既成,金仲华又举行鲁迅雕塑揭幕式。像系蔣传玖教授创作,乃是一座像,鲁迅坐在藤椅上,左手拿着一本厚厚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