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安到凡尔赛有多远
这个日志的缘由和内容主要来自于和大学同学H的聊天。
H出身华北农村,本科时曾与我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友谊,后来在国内一路读博,毕业后定居新安,在某事业单位工作,另一半在某大厂做技术。
只是随着时间和距离的拉长,我和H之间的关系也渐渐变得渐行渐远渐无书。
但是没想到因为我下午发了个攒钱买switch的朋友圈,居然引起了H的注意。
H开始和我私聊,向我抱怨生活的无趣。说自己这么多年来,做研究的事情全都扔掉了,现在也想写写论文打发下生活。就在我感叹中年人的生活都是这样无聊时,H突然画风一转,变成了现在每日里和另一半的共同语言只有房子和钱。
听了这些,我试图安慰H在生活里发现些其他乐趣。H却说自己现在只对房子感兴趣,并且打算去帝都再买一套,然后哭穷道,到目前为止还欠银行400W。
我只好附和说,新安房子涨了这么多,你现在住的房子怎么也有1000多W了,还只有贷款400W算是很不错了。H立刻纠正我,不,现在自己不是有一套房子,是两套房子,去年又买了个小的,30多平的,另外手里还有不少的基金与股票,这些卖掉虽然能不少钱,但是可能还是会欠银行一点钱;并且再一次强调,随着日渐步入中年,自己觉得新安的人“很恐怖,都没点精神追求”。
听到此处,我只好进一步附和说,股票卖了就可以了。H说,不行啊,“股票最近也在涨啊,而且股票也没多少钱,就几十万而已”;“就算都卖了,可能也还差个不到100W才能把欠银行的400W还清。”
在我词穷后,H开始安慰我,可以考虑去新安的学校碰碰运气,待遇都不错。哪怕买不起房,弄个人才房租租,也还是可以的。而且有博士学位,户口总不会太复杂。我也只能点头称是。
在结束了H的对话后,我突然有点哭笑不得。作为一个曾经在新安度过了大半个童年的人,目睹了新安从一个“因吹斯听”城市到一个“因吹斯听”城市的过程。也正是逃脱这些“因吹斯听”,我特意用了十年时间,辗转了整个地球,只为距离其他的“因吹斯听”近一些。
只是没有想到,距离凡尔赛最近的既不是悉尼、奥斯陆,也是布鲁塞尔、DC,当然更不是伦敦、巴黎,而是新安。
只要站在新安,将手中的红纸叠成一个卷,再展开,分分钟就可以变成一张直通凡尔赛的红毯,顺着这张红毯,走过The Queen's Hamlet,穿过The Grand Trianon,就可以来到凡尔赛的运河上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