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肥胖率逐年升高,体育教育刻不容缓!

选自《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内蒙古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工作,促进内蒙古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按照国家《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要求,日前,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卫生健康委会、教育厅、市场监督管理局、团委、妇联6部门联合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根据国家要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现状,以2002年至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0年至2030年,内蒙古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80%。
《方案》强调,内蒙古各校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等考核。要保证学生每节课间休息并进行适当身体活动,减少静态行为。保证幼儿园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天气情况下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转自2月8日《中国体育报》02版 中国体育报作者:郝占黄璐)

中国内地大城市七至十八岁的儿童青少年中,男生的超重率为12%,肥胖率为5%;女生的超重率为7%,肥胖率为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之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儿童青少年营养不均衡、身体活动不足现象广泛存在,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而人们对肥胖的判断标准也还存在误区。肥胖的判定标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统一,大体上有两种评价标准:
1.标准体重法:WHO发布的亚太地区标准体重法: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 105,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超出10%为超重,在20%~29%之间为轻度肥胖,在 30%~49%之间为中度肥胖,大于50%为重度肥胖。
2.身体质量体重法: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通过测量体重过重和肥胖的方法:身体质量指数法(BMI)。 BMI=体重(Kg)除以身高(m)平方。BMI在18.5 -24.9时属正常范围,BMI大于25为超重, MBI大于30为肥胖。

儿童青少年时期肥胖会增加成年期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过早发生的风险,对健康造成威胁,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积极防控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需加强政府、社会、个人责任,推进家庭、学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多部门密切协作。
家庭方面:充分发挥父母及看护人作用。
①.帮助儿童养成科学饮食行为。
为孩子合理选择、搭配和烹调食物,保证食物多样化;减少煎、炸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的使用量;避免提供不健康食物,减少在外就餐。
②.培养儿童积极身体活动习惯。
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培养儿童青少年运动兴趣,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减少儿童使用电子屏幕产品时间,保证睡眠时间。
③.做好儿童青少年体重及生长发育监测。
父母和看护人要充分认识超重肥胖的危害,定期为孩子测量身高和体重,做好记录,并能根据相关标准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进行评价,必要时及时咨询专业机构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学校方面:维持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
①.办好营养与健康课堂。
将膳食营养和身体活动知识融入幼儿园中小学常规教育。各地各校要结合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生在校就餐等工作,有计划地做好膳食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正确认识儿童超重肥胖,避免对肥胖儿童的歧视。
②.改善学校食物供给。
制修订幼儿园和中小学供餐指南,学校应当配备专(兼)职营养健康管理人员。优化学生餐膳食结构,改善烹调方式,因地制宜提供符合儿童青少年营养需求的食物,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粗杂粮及适量鱼禽肉蛋奶等供应,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按规定提供充足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③.保证在校身体活动时间。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各地各校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等考核。教师不得“拖堂”或提前上课,保证学生每节课间休息并进行适当身体活动,减少静态行为。保证幼儿园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保证每周至少3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强健骨骼练习。
医疗卫生方面:优化体重管理服务。
①.加强孕期体重管理。
将营养评价、膳食和身体活动指导纳入孕前和孕期检查,开展孕妇营养筛查和干预,促进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定期监测体重,预防孕期体重过度增加或增重不足。
②.加强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
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加强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等科学喂养(合理膳食)知识普及、技能指导和个体化咨询,定期评价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加强幼儿园和学校医务室(卫生室、校医院、保健室等)校医或保健教师配备和能力建设,做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监测,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
③.加强肥胖儿童干预。
指导支持学校和家庭通过合理膳食、积极身体活动和心理支持对超重肥胖儿童进行体重管理。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求为超重肥胖儿童提供个体化的营养处方和运动处方。肥胖合并疾病的儿童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
政府方面:加强支持性环境建设。
①.加强肥胖防控知识技能普及。
利用社区、家长学校、健康课堂等平台,加强科普宣传制度化、常态化,创新科普宣传方式,向全社会普及科学的、可操作的肥胖防控技能。加强科普宣传监管,避免误导性信息传播。
②.强化食物营销管理。
推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规范母乳代用品广告宣传。强化婴幼儿辅食生产营销管理。制定完善部门规章,对高糖、高脂、高盐食品,加强食品标签管理,不鼓励针对儿童的营销及食品包装中使用吸引儿童的图片、描述和外形设计。
③.完善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
加强社区儿童青少年活动场所、健身步道、骑行道、体育公园和多功能运动场地的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儿童青少年开放,支持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儿童青少年开放。鼓励运动场所为儿童青少年免费提供充足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近日发布了儿童青少年锻炼方案:https://zhuanlan.zhihu.com/p/350054122

联系人 任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