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过年记
查看话题 >他乡变故乡,其实我对故乡没什么感情
从小还没有记忆起,父母离了婚,我便寄养在外公外婆家,一直到上小学,才回到母亲身边。
七八岁之前的记忆里,全都是外公外婆村里的人和事,后来上小学初中,一放假总是往外公外婆的村里跑,一到村里,遇到热情打招呼的村民,那种感觉才像回了家。
在外公外婆家,我像一个没人管的野孩子,成天在外面玩,那时候每天都很想妈,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有妈,自己倒像个没妈的孩子,有一段时间总哭着要回家,外公外婆总会想尽各种办法把我留下。
就这样,直到上小学,我才回到所谓的“家”,一个叫HF的小村里。在这里上了五年学,唯一的印象就是继父和母亲不断的争吵,大多时候我都是过的心惊胆颤,小心翼翼,没有感受到任何家的温暖。
上了初中留宿在学校,同宿舍的孩子隔三差五就想回家,我却一点都不想,反而觉得在学校多好,跟别的孩子相比,除了穿的破点,没有零花钱,其他都差不多。父母对我的学习也从来不闻不问,没什么压力,那三年挺无忧无虑。到了高中大学,更不想回家,假期宁愿在学校复习看书,也不想回到村里,不想回家。书上总说家是温馨的港湾,我觉得我家不是,我总想逃离。
现在工作了,在陌生的城市买了房,结了婚,生了孩子,成了家,算在他乡站住了脚。每年象征性了回一趟家乡过年。虽然人回去了,但心早已不在故乡。过年在家里也是冷冷冰冰,没有暖气,没有年夜饭,也没有家人团聚的热闹气氛。
有一年回家,母亲说过年能不回来就别回来,人多了她嫌麻烦。我也是很无语,别人家的父母总盼着儿女多回几趟家,过年早早就给儿女打电话千叮万嘱过年要回来。她倒好,每到过年,总是各种暗示,能不回就别回。
本来就对故乡没什么感情,她这几次三番的话现在让我对故乡没了牵挂。
今年过年,母亲又是同样的话,加上疫情原因,干脆不回了。我们一家三口在他乡过年,老婆很有仪式感,准备了满满一桌年夜饭。初二便去了岳父岳母家,一直呆了初六才回来。
岳父岳母家虽然也是农村,但不论过年还是平时,家里总是很温馨,一家人其乐融融,非常和睦。我们回去,他们准备了很丰盛的饭菜,家里热热闹闹,一家人围着桌子拉拉家常,孩子们在院子里打打闹闹。这才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才是温馨的港湾。
岳父岳母对我是真好,农村人那种纯朴对亲人的好,这让我十分感动。反观自己的父母,只能哀叹一声,自我结了婚,从来也没有主动给我打过一个电话,也从来没有过像岳父岳母对我这样的关心,好像我很多余。唉。
相比故乡,我更喜欢现在所在的他乡,温暖,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