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作为实验:百日减肥思考

我是一个又懒又馋的人,这一点我爸妈绝对能作证,他们还可以举证无数条。所以在决定减肥的初始,我就希望找到可以坚持得更久、即便作为日常生活习惯也不会不适的方式,毕竟,纯靠意志力对我这种人来说太难了。
村上春树在那本著名的跑步碎碎念《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也提道:“并非只凭意志坚强就可以无所不能,人世不是那么单纯的……我甚至觉得每天坚持跑步同意志强弱并没有太大关联。我能够坚持跑二十年,恐怕还是因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至少‘不觉得那么痛苦’。”
于是在我热泪盈眶地跑了几天步、幻想自己是边创作边跑步的村上霜树之后,终于发现,跑步大概是不那么合乎我的性情。虽然环境已经给了我足够的便利——我租的房子,一楼出门就是塑胶跑道,但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下楼都成了一件考验心智的事。
多年半途而废的经验告诉我,不要在自己和需要靠意志力维持的事之间设置障碍,那样会更不想做的。但如果想要改变现状,也需掌握基本的规律与理论,不断尝试,总结经验,应用到每一日每一时的生活经营中,不仅仅是减肥,它还应当是一个信息搜集、应用实践、记录结果、调整反馈的过程,是对另一个领域的学习、钻研与实验。
于是,十一假期在重庆胡吃海喝回来后,我便本着学术探索的精神,开始了“把自己作为实验”。以下是最终形成的思维导图:

附,用到的APP:Keep(运动)、薄荷建康(查食物热量,不一定准,参考即可)、任一日记APP(记每日饮食)、B站(有许多减脂餐做法,搜索减脂餐即可)


身体的运转,其实很像小学做过的一道数学题,一个管子进水,一个管子出水,减肥的本质就是制造热量差,这句话大概已经被本质是复读机的人类重复很多次了。

饮食负责进水的部分,运动和基础代谢负责出水的部分,如果进水管与出水管始终保持差量,那么池子里的水什么时候漏完,是完全可以计算出来的,相信做过这道题的人都深有体会。
身体环境的复杂程度大概不亚于社会环境,一旦差量太大(比如节食导致的“进水量”骤减),身体就会做出调整,减小基础代谢,可以理解为出水管的管子变细了,一旦稍微多吃些(节食同时会增加对高热量食物的欲望),池子里的水就会拥塞,迅速反弹。这就是我理解的,为什么我们不能靠每天只吃黄瓜鸡蛋来减肥——当然了,我也没这个“意志力”。

在强大的互联网里,有各种各样的减肥方法信息,毕竟现代人什么都焦虑,身材自然不会被放过。在搜寻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不确定的信息,什么生酮饮食、生理期减肥,这就和所有信息辨别一样,首先是常识判断,我个人不太认同营养素单一的饮食方式,保证均衡至少不会出错,再者是出处的权威性,如果实在无法拿捏,那就自己试验下,毕竟每个人体质不同,需要不断寻找与身体相处的最舒适方式。
所谓“七分吃三分练”,大部分的信息都显示,饮食绝对比运动重要,我自己也在冬天恍然大悟,为什么夏天天天骑车上下班,体重纹丝不动,直到看到了当时po的晚饭。
吃,是一项生理与心理共同参与的活动。之前跟朋友开玩笑,如果人类的味觉体验可以和身体反应分开就好了,享受美味的同时,不用去想后续可能的影响,这是不是有点像性和生育分开?但我们总不能在肚子里装个……咳咳,这样想会更吃不下的!
如果真的照这个脑回路发展,那么食物产生的幸福感也会丧失吧,所有的满足感都有上限,超过阈值,便需要更高强度的刺激。控制饮食,带来的好处是——珍惜每一次吃到食物的过程。
饮食也需要心理层面的引导,比如饭用更小的碗装,是因为人的心理总有吃完的倾向;在低热量食物里挑选喜欢吃的,会带来双重愉悦;嗅觉会影响味觉,我喜欢喝用茶包泡的水果茶,其实不怎么甜,但因为有水果香气,好像喝起来也是香甜的,这样可以帮助我喝更多水。
同样的事情如果逆向思考一下,又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常有攻略说,不要在吃东西的时候刷剧,会不知不觉吃很多,如果把这种“不知不觉”的行为模式放到运动上,岂不两全其美。所以我选择在运动且只在运动的时候刷剧,把“甜头”和“苦头”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巴甫洛夫的狗,想到运动时嘴里也能流哈喇子(不是)。

运动对身体的锤炼是循序渐进的,从前在宿舍时,觉得平板支撑简直要命,竟然还有动态平板支撑这种非人运动,管它有氧无氧,到最后自己都挺缺氧。到现在,竟然都能一套做下来,只是有点喘而已,这可能是之前提高阈值的一项良好的逆向例子。
曾经看过一组漫画,说“矮个子长胖10斤,就膨胀了一倍”,作为一个矮个子,并不觉得难过,毕竟反过来想,减了10斤,视觉效果也会更明显。

三个多月,十斤多,是我最终取得的成果,和减肥达人比,并不算快,但总算是找到了不为难身体的方式。最直接的感受是,挑衣服不用再选显瘦遮肉的,穿衣自由度大很多。新脱冬衣体乍轻,对现在的我来说,是全然不同的意义。

不过过了个年,肉就像春天发芽的植物一样重新长了出来,新的征程又开始了。
“人生基本是不公平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即便身处不公之地,我想还是可以追求某种‘公正’。也许得费时费力,又或许费了时耗了力,却仍是枉然。这样的‘公平’是否值得刻意追求,当然要靠各人自己裁量了。”
我偶尔会羡慕那些天生就瘦、漂亮、聪明的人,好像幸福只降临在他们身上,而我这样的普通女生,总是费了劲也未必求得所想。但或许,幸福的体验也是有阈值的,那些所费的劲,会全部累加在终于得偿所愿时感受到的喜悦上,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村上所言的“公平”之一种。
在我追逐体重下降的时候,总希望达到那个数字,奇迹就会发生,我会像数码宝贝和宠物小精灵一样进化。可能那个奇迹,不是闪光的我终于被谁看见了,不是把希望寄托在意外的幸运上,不是借太阳的光做微暗的火,不是这些,无法描述它是什么,但我知道它发生了。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毕竟还是越过了山丘,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