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顿的精神为什么这么脆弱
有人问我为什么伯顿这么脆弱,只是被导演炒鱿鱼就疯了。
伯顿的患病其实由来已久,只是搞不清楚具体什么病,早期确诊的只有抑郁症,然而他的病情显然不止这么简单。
60年的《纽约时报》提到他的这个问题,认为是童年失去母亲,和原生家庭的分离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灵伤害,让他患上了人格障碍,一直没有恢复。
伯顿说他记事起就开始自残了,“我喜欢虐待自己的身体”。五六岁时的他遭遇了长期的殴打虐待,多次被驱逐,十五岁被强迫辍学打工;再后来被生父卖给养父,被养父性侵,又被博蒙特下药迷奸受伤,遭遇了很多次伤害。
但他自述真正感觉出问题还是十八九岁,也就是在皇家空军时期,“我脑子里不对劲儿。”
48年1月,他退役归来,已经买好了去牛津的车票,距离发车还有6个小时,他等着无聊,决定去博蒙特的工作室试试看。在他等了一下午正准备离开时,博蒙特回来了,和他签约了,他因此当了演员。
接下来的一整年时间里,他始终没有一个正式的演出机会,只是一个替补,天天在剧组无所事事。想到自己为了当演员放弃了牛津学业,他追悔莫及。
愁苦焦虑之下,他脑子里的不对劲儿开始严重了。他出现了魂体分离的症状,“灵魂”悬空,居高临下看着自己的躯壳。长期把负面情绪和悲观想法憋心里不说出来,就憋坏了。 49年春天,博蒙特推荐伯顿去老维克试镜《亚历山大的冒险旅程》,导演彼得格伦维尔选他当男二赫菲斯提安,已经成名的保罗斯科菲尔德是男一亚历山大,这是伯顿在伦敦西区的第一个正式角色。
在排练的三天里,伯顿站在保罗身边,比他年轻比他帅,演技也比他好。伯顿光芒四射,严重地喧宾夺主。
第三天大家正在舞台上带妆排练时,导演突然宣布把他解雇了,“对不起,伯顿先生,你被解雇了。”
全体演员都看着,西区高管在观众席看着,伯顿就这样被炒鱿鱼了。他是伦敦西区第一个被当众解雇的演员。
伯顿当时呆若木鸡,愣在那里好半天,然后就发疯了。他猛然扯下身上的衣服跑出了剧院,整个过程中他一个字都没有说。
当时他的好友斯坦利贝克也在舞台上,他都没有去安慰他,或者哪怕抱住他,应该是被他的那个反应吓到了,没敢接近他。 五天后他去吉尔古德那里试镜《不能烧死她》时,话都说不好,一直结结巴巴的,显然还没有恢复过来。
吉尔古德觉得他长得很美,虽然试镜非常糟糕,也告诉他再给一次机会,明天再来。没想到救了他的还是这张脸,如果吉尔古德直接说不用来了,他可能真的完了。
再后来,吉尔古德和布鲁姆都发现他不对劲,说话很困难,有时候会双手颤抖,而且时常陷入抑郁状态。 他在最后十年里两次被抓进精神病院,捆在床上,由男护工们看守。出院后医生每天给他注射安定、抗痉挛药物和镇定剂,只有强行使他陷入长时间的昏睡才能让他暂时不发疯。
然而一直也没有治好,反反复复的。他会不停地尖叫,不停地骂人,不停地哭,不停地笑,还会对着空气说话,看到毒蛇毒虫鬼魂什么的。有时候还会出现认知障碍,会疯到不认人,认错人或者看到不存在的人。
70年夏天,伯顿坐在伊丽莎白女王号的甲板上骂路过的人,骂了一夜,见人就骂。泰勒在他旁边不停地给那些无辜挨骂的路人道歉。有一次泰勒把他反锁在卧室里,他持续砸门一夜。
当精神病患者的伴侣真是挺难的,伯顿在日记里多次感激泰勒,“我有时候会精神失常,天知道伊丽莎白要忍受多少”。
泰勒将他的发病称为“威尔士时间”,“黑暗”,一旦他陷入“黑暗”,就会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发呆,“表情就像在服丧”。
这种时候他一个人都不想见,泰勒走路都得蹑手蹑脚。她往往会指挥全家人都躲出去,让他一个人在屋子里呆着。68年圣诞节,她收到伯顿送的珠宝欣喜若狂,却赶上他的“威尔士时间”,她不敢在他面前笑,只能躲进卧室钻被窝里偷偷笑。 同时,泰勒的出轨也在刺激他。
67年发现泰勒的出轨奥图尔之后,伯顿一句话也没有说,冲出游艇,消失了一周;第二次发现泰勒出轨是68年,她和沃伦比蒂,大吵一架之后伯顿在第二天醒来又犯病了,不得不向剧组请假。
他多次和普通朋友甚至只是第一次见面的人说他想自杀,准备自杀,日记里也多次提到这个。
有时候凌晨三四点把自己折磨得一塌糊涂,去敲朋友的门求助,哭着问,“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还曾经在后半夜打电话给他员工,哭得说不出话,死去活来的。员工赶去一看,他在那里哭得都快站不住了。
67年时泰勒对奥利弗说,“理查德脆弱的自尊心受不得任何伤害。”64年他在舞台上演哈姆雷特的时候被观众嘘,回来向她诉苦被她骂了,他自残到血流成河,差点丧命。 他有着过分的共情能力,就算他自己爱情事业双丰收,只要别人发生了悲剧,他就哀不自胜。
63年肯尼迪遇刺后他连续一周夜夜哭泣,65年威尔士发生矿渣倾塌事件埋了几百个小学生,他哭了好久好久;68年罗伯特肯尼迪遇刺,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三天;年底他岳父去世,让他悲痛欲绝。
71年时他告诉《牛奶树下》的导演,他喝酒是为了压住抑郁症,这样他才能走出来拍戏,社交。
因为他第一天去片场时就在半路上突然不对了,叫司机送他去酒店,然后再去片场给他请假,“伯顿先生病了。”导演不知道他生了什么病,第二天问他,他才说出来的。
这样的一个病人,不但要面对家庭和爱情的悲剧,共情他人的苦难,承受工作的劳苦,还要面对媒体的诋毁。这个病让他严重缺乏行动力,内心极度脆弱悲观,还得保密,不能说出来叫别人同情他理解他。
他真的不适合当公众人物,一直靠着酒精和意志力去搏斗,终有力竭的时候。 这是49年《不能烧死她》期间的伯顿,笑得如此灿烂,谁知道这背后的苦难呢?

弦断秋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讨好型人格也是有极限的
- 《理查德·伯顿去世,享年58岁》(全文翻译) (1人喜欢)
- 为什么人们爱看殉情 (1人喜欢)
- 《伊丽莎白·泰勒的最后一任丈夫讲述了他们的婚姻》 (5人喜欢)
- 《为什么女人无法抗拒理查德伯顿》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