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
芙力草莓是最爱,tempt9草莓味淡一点,青梅酒喜欢日料店里的,火车上的苹果酒味道也很好。 讨厌社交场合的黄啤,坦然酒精过敏的实情,但是,话只说了一半,对酒精的喜爱在这种场合是半个字也不肯透露的。 偶尔和朋友微醺,放点音乐,配着电影,炸点鸡米花,说点平时没勇气讲的话。我自认为我对喝酒是一种纯粹的享受同时也是有分寸的把握。 可是在我妈妈看来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严肃到除夕夜我妹妹特意晚上八点跑来,分三瓶酒给我,我妈晚上十点气到心脏不舒服。 我当时刚洗完澡,走进房间看见她面对窗背对门站着,我打开灯,看她脸色不好,笑着问: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贴心小棉袄来了。她原话是这样说的:我第一次做了干涉你的事情,并且干涉的不成功。你妹妹要来给你送酒,我能理解你们在外我管不了,有一些需要喝酒的场合,或者你和同学聚会什么的。但是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我觉得这种事情应该少发生,我跟她说别来送酒了,她坚持要来,最后还是出门了,一会儿你自己出去接她,我不出去。 这时候有人敲门,我打开门,是穿着羽绒服的妹妹,拎了三瓶酒和一块皮冻。 她说:“姐,明天除夕夜你可以拿着去和舅姥喝。” 也没进门,打了招呼,就转头回家了。 我没有进屋接着安慰我妈妈,借着洗碗的由头,在厨房晃悠。 我不想去安慰她,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感觉到不被尊重。这么说有点严重了,但是我一直希望家人可以更加尊重我这个个体,有什么意见可以向我提,而不是利用家长权威直接帮我做决定。比如,她之前和我表达一下对饮酒事情的看法,而不是直接拒绝别人送我的礼物。 其次,我认为我属于比较自律的人,平时为人处世和生活学习没有给大人填过太大的烦恼,我应该值得被信任能够把握好饮酒的分寸。 最后,我妈妈那句“在我眼皮子底下,我希望这种情况少发生”。在事情合理的前提下,我希望可以做自己,而不是因为家人不喜欢我做什么,我就完全不做。无论在谁的眼皮底下,我都希望自己不用隐藏对酒精的喜爱,毕竟这不是伤害其他人的事情,仅仅是我的喜好罢了。每个人都会有有压力的时候,与朋友饮酒或者独自品酒看电影也只是放松的一种途径而已。 从妈妈的角度来看这件事。首先,她得知我饮酒的途径只有通过我说,可能我表达喜爱的次数太多,让她觉得有点不安。并且她并不知道我在外每学期实际饮酒次数,可能不安的情绪会让她高估实际数字。对此,我应该更注意交流这方面,试着减少顾虑。 其次,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的传统理念在作祟,例如,女孩子饮酒对名声不好。这个完全改变比较难,只能从身边她认识的同学举例子,让她清楚社会风气也在变化。以及在她身上找一些类似事件,引起类比共鸣。 最后,她最担心的可能还是饮酒对我的潜在伤害。例如,上瘾,交到不良少年,酒后乱性。只能尽力一一解释了。 过完除夕夜,找个机会好好沟通一下,希望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