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逃离育儿焦虑? - 说说最简单且科学的育儿路径
这次冬令营,晚上交流“非暴力沟通”的时候,当我强调在非暴力沟通中,需要警惕和觉察各种“应该”,这些刻板的“应该”可能是问题的根源。 圆圆妈妈乔提出了一个问题: 非暴力沟通会不会让人感到更加焦虑和不适呢? 因为我们可能会陷入“非暴力沟通”这个“应该”中,可能会陷入新的焦虑 - 我没能非暴力沟通。
我当时回答乔这个问题,是这么说的: 当我每年回过头来看过去的一年,自己有多么幼稚,就知道自己进步了,就不会因为自己的一些不足而焦虑。 我们可以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自己(看孩子及他人,也是如此),而不是因为某一个点否定自己。
事后,我觉得对于乔这样一个好问题,我回答的并不让自己满意,然后把这一个问题又思考了再三。
中国的父母,哦,更为精确地,应该说是许多妈妈为了更科学的育儿,在不断地努力学习,希望孩子成长更好。 市场上为了迎合父母们的需要,也是不断地推出各种产品。
例如在国内比较出名的育儿产品:
. P.E.T
. 正面管教
. 非暴力沟通
. 自由与爱
. 蒙特梭利
. 华德福
据我所知,前三的培训费用并不高,而后二者培训的费用并不低。
除了以上几大知名产品,各种线上线下,各类公号育儿文章,还有各类育儿书籍,可以说是数不清。 我听到过,也观察到,不少妈妈发出感叹:知道得越来越多,却最终还是不知道怎么做? 或是,知道怎么做,最终还是做不到!
那收获的是什么呢? 满满的焦虑:
“
初为人母,如果我们第一次当父母,不知道如何养育孩子,那不是我们的错。但现在市场上给我们提供了各种“优秀”办法,我们也学习了,我们却做不到,一定是因为我们不够爱自己的孩子,或者是,一定是自己不够自律,或者是,一定是自己愚蠢,反正是自己的问题。
”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逃离“育儿焦虑”,有没有简单的科学的育儿路径呢?
我再一次回到圆圆妈妈(乔)的问题上来,是不是我们学的各种育儿技巧,会成为新的刻板(各种应该),而并非帮助我们的工具?
带着乔的这个问题,在昨天我阅读数学书的时候,突然(我自认为)开悟:乔的质疑是对的!
育儿和学习数学一样,最好的办法是探索。 在学习一些简单的原则后,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去探索!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般是,老师告诉学生怎么做,然后做题练习,增加熟练度,然后考一个高分,但最终会忘掉几乎所有的东西。
妈妈们阅读许多育儿书籍,参加各种育儿培训,然后呢? 照着这些指导实践,可是却发现:“实际中与学习的东西并不是一回事。”
为什么? 因为我们自以为学到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的东西,并没有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就有了这样的情况:
. 育儿知识(理论)或技巧,知道的多,但在具体的问题上,不知道怎么做?
. 不少时候,知道怎么做,却又做不到。
因为,我们学到的都是知识,而没有提升自己的思考力。 正如,传统数学教育,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而没有真正提升数学思维。
所以,请放下各种育儿理论或技巧,开始亲自探索如何育儿。
首先确定一个最简单的原则。 “原则”不要多,一条就够,而且字越少越好,我觉得两个字就足够。 然后基于这个原则,去探索。
从众多的原则中,挑选一条,且只有两个字,那就只能是:
“
尊重
”
如果我们能做到尊重孩子,我觉得就是最好的育儿,但尊重孩子,做起来并不容易,但如果是我们自己去探索,这个不容易就会相对没那么难,不会出现“知道了,做不到”,而只会“你知道一点,就会做到一点。”
通过探索,我们知道的东西,都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回过头,你会发现自己在不断成长。 如果只是学习他人的育儿理念或技巧,可能会成长,毕竟这种学习过程中也有思考,也可能没有成长,或成长非常少。
那么,在“尊重”的原则基础上,我们自己探索,还要不要(或,不能)阅读育儿书籍呢?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不知道如何探索啊? 这个问题,下一次,我再详细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
(*微信订阅公众号:覃山school *个人微信号: precom *微博: 皮蛋和覃山学校的孩子们 致力于办一所我们自己心目中的夏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