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婚后财产管理时我们谈论的是什么
今天和宿舍博士小哥聊天,聊到婚后财产问题。
我的看法是,从一开始两个人就要明确地商量好财产怎么管理。是否需要签婚前协议啦,婚后双方收入怎么支配啦,理财方面怎么管理啦等等,都应该从一开始就有概念。
而他觉得,结婚以后两个人就是“一个家”,不应该或者说不用算得这么明白。反正两个人都会自发地为对方考虑,那么花钱这件事就像其他事一样,“只要有爱都可以解决”。(他说这个话的表情真的让我觉得男人至死是少年😂总之我在内心嗤之以鼻)
幸亏我们俩态度都不错,不然这个问题聊到最后我就要骂他天真恋爱脑,而他会攻击我过于理性又悲观。(当然我们内心确乎是这么看待对方的。)
所以问题的源头在哪呢?我后来仔细想了想。
首先,我发现我的思想真的是非常“左”,非常“自由派”,进步开放。这不仅仅体现在我支持女权、支持LGBTQ+这种事情上,还体现在我坚信人应该为自己活着,把爱自己放在首位,并且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为什么不呢?即使我以后和任何人组建家庭,那也是“双方合作”的关系,是我们两个人在一条船上,而不是我们俩变成了“一体”。也许我会爱对方爱到可以为ta牺牲性命,但那实际上也是我自己的意志,而非为了我们共同的什么东西。
其次,我确实是一个非常自私且理性的人。换句话说,我是个很自我的人。鉴于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生活得很好,我实在难以忍受因为爱情或者婚姻而改变我的生活方式。现在想想,以前谈恋爱,很多事情我也确实不愿意妥协,甚至可以说我无法妥协。恋爱脑归恋爱脑,利益归利益。我同意让步的事情其实非常少。照顾我自己,让我自己过得舒服是我人生至高无上的准则。如果要让我改变自己去配合对方,我宁愿分手各过各的。“两个人要磨合”,多么简单的一句道理,每个人都懂,但是真正做起来又是多么困难。
(怪不得单身这么久……)
还有,我对人性确实没什么信心。我也很爱我的家人,也掏心掏肺地谈过恋爱,也有过认识十年的好友。我知道好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一起很舒服,想一想就温暖。
但是另一方面,我并不认为这些关系都能承受住考验。实际上可以说,我认为关系必然不能承受考验。我之所以能和我的朋友们保持友谊,是有运气的成分的。因为我们没有过利益上的分歧,没有遇到过小人离间,没有住在同一屋檐下从而避免了很多摩擦等等。
如果这些事发生,关系还能维持吗?
换句话说,我不仅自己自私,而且认为人人都自私,自私是一种天性。在有矛盾的时候,因为“爱”而在第一时间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的可能性很小,倒是因为立场和观点不同而产生怨恨的可能性非常大。尤其是夫妻关系,面临的大大小小摩擦实在是太多了。在爱情不那么管用的领域,和谐的亲密关系应该是通过双方的理性和契约精神维持的。
这种理性和契约精神,以及恰当的沟通,才是在风雨飘摇时稳住关系这艘船的舵手。至于感情,啊这玩意说变质也就变质了,快到你想象不到。
总而言之,我倾向于大家一早先交换一下对这些事情(财产、教育、和父母的关系等等)的看法,最好有个基本方针。虽然实施起来必定有无数阻碍,但至少两个人心里能有个概念。所有矛盾被爱自然而然地化解,实在是一种虚妄。爱的激情潮水退去后,森森礁石一般数不清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冒出来才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