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复试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艺术智库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其是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艺术科研、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的国家级艺术科研机构,拥有众多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担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现拥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五个艺术学门类一级学科和中国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系概况: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影视学系的前身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是中国电影研究生教育的摇篮。1982—1985年,影视系招收与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电影学硕士;1994-1996年,招收与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电影学博士。2004年,电影系更名为影视系,分为电影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两个专业。2005年,开始招收广播电视艺术硕士、博士研究生。2016年,影视系又增设摄影专业的招生方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至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影视系已经发展成为集影视、摄影的教育、研究、创作于一体的国内最重要的一流艺术教育中心,在我国影视、摄影教育领域确立了核心地位。现任影视系主任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研究员。
专业介绍: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影视系的电影专业,设有中国电影史研究、电影理论、外国电影研究、港台电影研究、电影文学改编、电影社会学研究、类型电影研究、电影表导演理论等多个专业方向。其中中国电影史研究、电影理论和港台电影研究等专业方向具有深厚的学术传统和很强的学术优势,在全国具有重要的专业影响力。广播电视艺术专业设有电视理论、电视批评、中国电视剧史、当代电视剧研究、外国电视研究、新媒体理论研究等方向。摄影专业设有中国摄影理论与批评、中国摄影史、外国摄影理论与批评等方向。
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复试科目、招生计划、录取名单、复试分数线、导师研究方向啦。
一:关于戏剧与影视学
专业细分为:
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研究方向:
戏剧戏曲学:2021招生专业目录划分为17个小的研究方向。
电影学:划分为10个小的研究方向。
广播电视艺术学:划分为5个研究方向。




艺术研究院对于专业水平的要求比较严格,同时公共考试科目也可以成为重要的拉分选项。复试的分数线基本保持在350上下,竞争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激烈的,不管今年分数线降低还是升高,大家都要好好准备复试啦。
五、导师信息
(tips:由于导师信息比较多,小编将按照细分的专业进行部分导师信息的梳理,大家一定要看导师最新论文哦!!!)
(一)戏剧戏曲学
1、王馗
基本信息:1975年3月出生于山西忻州,1992年考入中山大学,2002年获得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3年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学术研究,2005年受聘为副研究员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工作,同时担任中国傩戏学会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成果:《试论小青故事在晚明的心理效应(附录:〈三百年“小青热”辑事论考〉)》(硕士论文)、《鬼节超度与劝善目连》(博士论文)、《粤东梅州佛教香花的调查与研究稿》(博士后出站报告)、《“小青热”与晚明文人“创调”》、《南北朝“呼名怖儿”习俗与“麻胡”考》、《宋元孩偶魔合罗的民俗源流》、《香花佛事――广东省梅州市的民间超度仪式》、《完整保护:地方戏曲发展的一条“绝路”》、《山西省太原市沙河刘照的十二岁庆典》、《二十世纪目连戏研究简评》、《禅门经忏与梅州客家的人生礼仪》、《沉浮的传统与永生的记忆从――东海孝妇看民间故事的仪式内涵》、《粤东梅州香花佛事中的“目连救母”》等。
2、刘祯
基本信息:文学博士,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出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戏曲研究》主编,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主要从事戏剧史论及民间文化、宗教祭祀戏剧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民间目连文化》(该书1999年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勾栏人生》(该书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民间戏剧与戏曲史学论》、《昆曲与文人文化》(合著)、《北京戏剧通史· 辽金元卷》(本卷主编主撰)。主编《东方戏剧论文集》等。发表论文评论百余篇,论文曾于1997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现为国家重点课题《昆曲艺术大典》副总主编。
3、毛小雨
基本信息: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从事中国戏曲史论及东方戏剧研究。
编著出版:《胡连翠导演艺术》、《中国戏曲脸谱艺术》(获国家级最高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和国家图书奖提名)。 专著:《虚幻与现实之间:元杂剧“神佛道化”戏论稿》 论文集:《前海剧说》。
译著:《漫画汉英语言精华——唐宋诗》、《漫画汉英语言精华——唐宋词》、《商代文明》、《空军战士》、《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等。 其他专著:《印度雕塑》、《印度壁画》、《印度艺术》和摄影作品集《印度建筑艺术》、《中国人眼中的印度》。 获奖情况:《元杂剧中佛教戏研究》,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论文评奖二等奖;《现代戏的文化心理选择》,获田汉戏剧奖;《艺术的青春探索之旅》,获梅兰芳诞辰100周年征文奖,印度视觉媒体协会2005年度终身成就奖,2012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成果奖,2013年获第六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 承担国家重点项目《中国近代戏曲史》的“戏曲文学”主编工作,参加国家课题《昆曲导演艺术研究》。主持国家课题《粤剧神功戏与岭南民间信仰》。
4、刘静
基本信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研究生导师。表演艺术家,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意大利“罗马之泉奖”获得者。1985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2002年获北京大学文学硕士。现主要从事戏曲表演艺术研究、戏曲艺术创作。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特聘研究员。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1985年任北方昆曲剧院主要演员,一直活跃在国内外的舞台上。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擅演中国传统戏曲《白蛇传》、《昭君出塞》、《霸王别姬》、《西游记•借扇》等。1995年,成功举办《刘静戏剧专场》演出。表演细腻传神,善于以情动人,舞蹈柔中见刚,舞姿轻盈优美。将武戏融入浓郁的文人气质,英姿中透出清新脱俗之风,具有能文能武的艺术风格。出版专著《幽兰飘香》和《韩世昌与北方昆曲》。主编出版《中国昆曲艺术图鉴》。参与国家重点项目《昆曲艺术大典》、《中国昆曲艺术》的撰写。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包括《昆曲表演特色》、《 论戏曲舞蹈美与雕塑美》、《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灵魂的触动》、《活态艺术传承之思考》等。
(二)电影学
1、贾磊磊
基本信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电影电视系主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进口音像制品审查委员会委员,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常委。2008年被“创意中国•和谐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论坛授予“中国文化产业思想人物精英奖”。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著有《电影语言学导论》、《影像的传播》、《中国武侠电影史》、《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什么是好电影》等学术著作。
2、丁亚平
基本信息: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学系,获电影学博士学位,是我国培养的首届电影学博士,所著博士学位论文是国内第一篇正式通过论文答辩的电影学博士论文。丁亚平1987年由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1993年、1996年先后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出版个人著作《艺术文化学》《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老电影时代》《电影的踪迹(中国电影文化史评)》《影像时代(中国电影简史)》《中国当代电影艺术史》《影像心灵(二十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与电影家)》《中国电影通史》(两卷本)等,共计20余部。其专著被译为英文、俄文、阿拉伯文在国外出版。另有专著《一个批评家的心路历程》《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在台湾出版。
3、孙承健
基本信息: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美术学会视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主要研究领域:视觉文化、电影社会学、电影叙事学、电影数字技术与产业研究。出版专著《情绪:影像表意的魅力与体验》《“魔法师”的世界:电影叙事的观念与表达》《电影、社会与观众》。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戏剧影视卷影视导演分支主编。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与评论文章数十篇。曾主持后期剪辑、制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片《少林功夫》、大型舞台文艺片《我的梦》、大型纪录片《中国佛教之旅——僧侣寺院生活》等。
4、赵卫防
基本信息:出生于1967年8月,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研究生导师、研究员、文艺学博士,学术丛刊《影视文化》执行主编;中宣部第12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委;电影频道进口影片播出审查委员会成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多年来从事影视史论特别是港台电影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多次赴港台进行学术交流。个人独立承担国家社科艺术学年度课题“60年来香港与内地电影互动及影响研究(1949—2009)”及国家青年基金课题“香港电影史(1897—2006)”等,担任2013年度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课题“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可行性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出版个人专著有《香港电影史(1897—2006)》、《香港电影产业流变》、《华语电影:历史、现状及互动》等,主编《华语电影新视野》、《中国/香港电影家族》等文集。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学术刊物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学术文章近二百篇。上述成果曾先后获得“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优秀著作奖、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奖等奖项。
(三)广播电视艺术学
1、许婧
基本信息:女,1969年生,籍贯山东。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94年7月获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硕士学位并留院工作至今。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研究领域包括当代中外影视及其文化比较、中国电视剧历史和理论。出版个人专著:《一如倒影,一如梦境——中外电影文化纵横谈》、《中国电视艺术史》;合著:《共和国60年文化发展》(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辉煌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书系,独立撰写“第三单元影视艺术”,约计15万字)、《跨文化语境的中国电影——当代电影艺术回顾与展望》、《大电影时代》、《大电影概论》、《大电影转向》(上、下)等。此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电视剧的个人课题研究,先后参加国家级、部级、院级等集体课题或者专项研究项目的调研、报告、论文等的撰稿工作;多次参与有关世界文学、英美电影等教材、词条的写作,如《中国小百科全书》第6卷“文学与艺术”、多卷本《世界电影鉴赏辞典》等;发表译文、评论、论文等学术文章若干。
2、潘源
基本信息: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国际传播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学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任教于北京科技大学英语系,现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室从事文化研究、影视理论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出版学术专著《影视艺术传播学》《电影话语新论》《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主持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一般课题《电视艺术、技术与媒介文化价值研究》(12BC025);出版译著《弗洛伊德式的身体——精神分析与艺术》《野玛丽——绝代风华的英国皇亲作家玛丽•威斯利》《一生:迈克•华莱士传》《冷山》等文艺理论、名人传记及世界文学名著近20部;参与《中国文化产业评论》《欧洲电影分析》《守望文化江山——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等十余部论文集及《2014年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撰写工作;参与编撰辞典《世界长篇名著精华》《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精粹》《世界电影鉴赏辞典》《中国廉政史鉴》4部;在《文艺研究》、《电影艺术》、《当代电影》、《艺术评论》《北京电影学报》《上海大学学报》《民族艺术研究》等国家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3、肖庆
基本信息:女,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1977年8月生于陕西省西安市。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在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8年至今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中国电化教育》、《电影艺术》、《现代传播》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曾获教育部“新世纪全国网络教育征文”一等奖,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目前主要从事影视传播及文化政策研究。
六、联系方式
(一)中国艺术研究院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一号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29
联系电话:010—64988181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网址:http://www.gscaa.cn
(二)联系我们
1.考研规划告诉我你的目标院校和基本信息,2022全程考研规划语音指导,考研不迷路;
2.资料、专业课辅导
由报考学校的高分直系学长学姐亲自指导授课(见后文经验贴),每节课后必有作业批改,中途任意调换目标学校,教的不好随时退课退费,家庭困难可申请公益名额,一直陪伴到复试、调剂大家顺利上岸,大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3.合作或投稿
(1)发送经验贴或合作计划书到邮箱759542017@qq.com,被选取的高分经验贴,歌乐山免费提供开设考研辅导平台和相应资金、人力支持;
(2)另:近期需要大量考研经验贴、以及和本文一样格式的其他考研专业书单、真题整理,每篇,欢迎小伙伴加入我们~
添加哪吒学长微信YanPei1995咨询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