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张爱玲参加政府会议,看到这一幕,当晚便决定离开上海

张爱玲,一个从未消失于大众视野的名字 。张爱玲是个什么人?没有人了解她这个人。而我对于这样一个女子,也只能用“传奇”一词来形容。张爱玲,原名张煐,出身名门,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的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95逝世于美国,终年75岁。
1950年1月,在上海文化局长夏衍力保下,张爱玲参加了上海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进入会场后,张爱玲蓦然发现:“不论男男女女,都着灰蓝中山装,只有自己穿了一身旗袍,外面还罩了一件网眼白绒线衫。”
这时丁玲过来悄声的指责她如此大胆,为什么不和大家统一。张爱玲晚上回去后就做出决定离开上海,投奔香港,临行前和她姑姑约定从此不再通信,不再有任何一种联系方式,除非是两个人见面。后人问张爱玲为什么做此决定,张说:连人的思想都要统一,这个环境就没有文化和艺术的生存之地。

张爱玲有句名言:“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她认为衣服不仅仅是物质的享受,更是一种个性、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当她看到满座都是中山装后,她很是担心:“我害怕失去自己。”
有人评价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而她的身世本身也是一部苍凉而精彩动人的女性传奇。我们知道,张爱玲最主要的作品是在23岁到25岁之间完成的,她这三年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然而,辉煌转瞬即逝。抗战胜利后,因与汉奸胡兰成的关系而消沉,很少有作品问世。
如果要找一个现当代时期的一位头牌女作家,那么这人非张爱玲莫属。 如果把张爱玲放在灿烂星辰的千年中国文学来比较,那么只有宋朝著名诗人李清照可堪比,都是才绝一代的璧女,若将两人放在同一时空,必定是一对漂亮的并蒂莲,立于文学史册上竞芳吐艳,各现妙姿。
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地位的著名女作家,一直是当今许多作家的标杆,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沈从文一起共同谱写了文学传奇。
贾平凹甚至这样评价说: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哈佛著名教授夏志清评张爱玲:夏志清在小说史中给予张爱玲的篇幅比鲁迅的还要多上一倍,夏甚至认为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凡是中国人,都该读下张爱玲。 张爱玲的一生,与我们的最大不同,就是她的一生是彻底自控的。她说:“我不太依照别人的标准生活。”但每一个选择都忠于她自己的灵魂。她的人生是一种极致——自由和尊严的极致。
张爱玲的文字让你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又不自觉地会有一种触及灵魂的痛意。她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将情与理相互融汇贯通。既有将自我全然投入其中的内心体验,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有时是冷峻的,甚至是冷酷的。同时张爱玲对人性也有自己独到和稳定地把握,技巧方面也都相当圆熟,文字则更趋于化境。 著名导演侯孝贤曾这样断言说:张爱玲的作品是一部人生的大书,要真正读懂她,她的作品中每个字都能透出奇异的人生底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