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虾米停服」前,我学会了告别
文章来源: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此刻,距离虾米音乐App正式停止试听、下载、评论等所有音乐消费服务,剩下不足12个小时。 不少虾米用户开始正式向虾米音乐告别,最后在虾米上开一次派对,存下歌单,一键搬家,前往app退款…… 告别字幕组;告别一个音乐人、一个电影人;告别一个十年的习惯。或许,这一次,我们可以从虾米开始,学会告别。
🎧
平台会消失
但是你不会
@鹿先森乐队 主唱倍倍 2015 年,我们在虾米首发了专辑《春风十里》,在几乎没有推广的情况下荣登虾米音乐首页,也收获了乐迷们的第一批评论。再往前,我最喜欢声音玩具乐队的专辑《爱是昂贵的》,只能在虾米听到,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也在不同平台听过很多新的音乐,但每年特定时候我还是会重听这张专辑,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仪式感。
谢谢虾米所付出的一切。一切都在往前,告别也不是终点。保持音乐上的进步,才是最好的感激方式,才能回馈所有爱。

@橘子海乐队
11年前,我们在虾米建立了属于乐队的主页。在乐队名还叫 Orange Ocean 的时候,我们在虾米获得了第一个大首页推送。这些年,通过虾米拓宽音乐边界,也让我们在独处时得到陪伴。
小路达成了一万首听歌成就;卿溪参加过虾米主办的音乐征集比赛,得过三次奖,奖金不算少,在当下是切实改善了生活。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橘子海和虾米之间的联系,我们会选择“朋友”。
2KM说:“我们相信,只要热爱音乐就会做出更好的东西。期待英式音乐的浪潮可以再次到来。”

@石进 2010年底,我的《夜的钢琴曲》上了电影《非诚勿扰2》,火了。虾米是第一个来联系我的平台,两年后,虾米帮我举办了首场个人音乐会,才有了我之后的巡演。 我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放在了音乐上。一个人设计封面、写曲子,有一些朋友也会参与我的编曲包括录制。音乐创作充满了不确定,因此我尽可能地不去改变自己的习惯,尽量两年出一张专辑。以不变应万变,是最好的。
和虾米不说再见,就说是分别吧,算是一次长途旅行。

△石进已发行的六张专辑
@ZHI16 音乐人会有很多瞬间的灵感,不一定非要做成完整的曲子,我很喜欢虾米可以上传 demo 这种随性分享的形式。可以很快得到听众的反馈,还可以看到朋友的点赞或者评论。 我始终认为音乐是做给自己听的,无关平台。只不过,大家终归是失去了一个尊重独立音乐的平台,除了怀念和惋惜,我还是那句,要继续做自己的音乐。毕竟平台会消失,但是你不会。


△2014 年参加虾米“寻光计划”的作品被选中与吴莫愁合作歌曲,ZHI16 从此成为一名职业音乐人。图/ZHI16 @陈鸿宇 我很喜欢虾米的创作笔记、歌曲长乐评、音乐分类和任何播放列表里都显示专辑封面的产品设计。虾米的推荐,也确实有它的品位在,会给你推一些评论量不那么高,但是歌还是符合你口味的好歌。 正如乐评人的评价能带给音乐人一些新的创作角度,我觉得音乐平台某程度上也会引导一种音乐风潮,无意中带领音乐人的状态。平台审美很好的话,那其实是一件好事。 但写歌本身,我认为更多是原生的个人特质,与平台无关。好歌不会被埋没。
△陈鸿宇的首专创作笔记。图/@众乐纪陈鸿宇
@鲸鱼马戏团 李星宇 听虾米十年,“每日30首”通常过半都令人惊喜。随机到一首有意思的歌,就像逛街时不经意间发现了有趣的店或者品牌。虾米就像一个唱片店,有店长推荐、风格划分,音乐小白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找到自己想听的细分流派。 2014年,我的首张专辑《鲸鱼马戏团vol.1》上传虾米,没有任何宣传和推荐,收听量一周破了百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嘿乐队的第二张实体专辑,是南瓜(虾米创始人王皓)资助我们几万块钱出的,这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很重要。 虾米关了以后,我大部分时间用 Apple Music 听音乐。未来不知道怎么样,什么时候音乐人、音乐家才不会在平台上再被叫做“歌手”,什么时候才能给我推荐到我喜欢的音乐?

△虾米里,鲸鱼马戏团音乐下面的评论。图/李星宇Stars
🎧
习惯会更改
但热爱不会
大部分虾米音乐人都转移到网易云音乐、QQ音乐上继续发歌,听众也陆陆续续另寻据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显示,近45%的网友会选择使用QQ音乐,37%的网友选择网易云音乐。
9年的虾米用户 Joygen 听歌很杂,流行、根源、轻音乐、电影原声都听。如今他慢慢总结出新的平台使用规律:QQ音乐的俄文资源更充足;听中森明菜等日本流行或一些影视剧OST,网易云音乐有时更齐全。

有音乐爱好者觉得,目前国内音乐流媒体平台让听歌变得“麻烦”。想听某一首歌,就必须下载持有独家版权的音乐App,有时候某些专辑还会缺少一两首歌。独立音乐爱好者周岚乐,这几年开始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平台。
“我不在意平台是否收费,更在意能否听到更多的歌。我现在使用 Spotify ,曲库基本上覆盖我想听的品类。Spotify 不做社交功能,不设评论区,你可以更纯粹地享受音乐本身。而如果是喜欢独立音乐的朋友,我建议可以试试 bandcamp 平台,很多独立音乐人在上面发歌。我喜欢的广州乐队 yourboyfriendsucks 的第二张专辑,就在这个平台首发。”

△bandcamp(左)和Spotify(右)界面。
大魔王则认为,音乐流媒体平台听歌,只是“订阅或租赁”歌曲,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拥有。真正意义的拥有,应该像实体 CD 专辑、磁带或黑胶唱片等,把数据储存在设备里,谁也拿不掉。
从中学开始就一直用 Mp3 听歌,大魔王如今还保留着在网上找音乐资源的习惯。“我喜欢《地球冒险3》这款游戏,费了很大劲儿才在游戏论坛找到了原声带资源,一首首歌下载到 Mp3 播放器里。”
他还是会将实体 CD 的数据导到手机上,随时随地听。

△大魔王用 iTunes 把 CD 导入电脑,再导入苹果手机。
但我们在告别的何止是一个平台。@tish 今早发了一条朋友圈:“不止这个月,这一年,或者范围再扩大,消逝的何止虾米,消亡的又怎么会仅仅是字幕组,我记得和熟练在用的、认为是常识或常态的,很多都不见了。”

△有人在朋友圈里发歌为虾米倒计时。图/APE
今天,虾米编辑部最后一次日推,30首歌,歌名连成告别祝福。

△上下滑动,查收虾米的告别祝福。
唱作歌手许嵩曾在采访中提到,如今大家更多地在影视作品、短视频里顺便听歌,大家专心听一首歌的耐心降低了,很多人不再专门听音乐。“现在的音乐,仿佛成为了一种视觉的陪衬。” 在视频《短视频平台在伤害音乐行业吗?》里,也有相似的观察:

△视频认为,很多好歌走红的背后,是被一群心不在焉的人刷到视频,觉得背景音乐“还挺好听”而已。但音乐人写歌是为了表达情感,不是为了被当成拍跳舞视频的伴奏。图/大肚迟字幕组 时间在前进,也在筛选。城画君想分享在音乐人李星宇眼中,一个优质音乐平台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 “(我认为)一个音乐平台,首先要尊重音乐,最重要的是能扩大听众的听歌范围,提升大家听音乐的品味。” 告别虾米后,不知道过多久我们又会再告别下一个音乐据点,在互联网上继续搬家。而告别其他人和事,我们早晚也要学会。
你最近一次的“告别”是?评论区来唠
更多信息及杂志购买请关注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