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就是创造,功夫在…
今日阅读书目《文心》第229-第243页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项目:应用之作、习作、创作。 书写信,是应用之作。作文,是习作。择定了题材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去写出文艺作品来,便是创作。 创作,全是自由的天地,可以尽自己的心力忠实地做去,做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才放手。 忠于创作,就是忠于自己。真正的创作决不该有丝毫随便的不认真的态度。 创作是一种创造,其生命就在乎有新鲜的意味。凡是摹仿套袭的东西,决不配为创作。 事物新鲜的意味常会电光似的忽然自己投入到头脑里来。 创作、习作、与应用之作三者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习作。习作是练习手腕的基本功夫,要习作有了相当的程度,才能谈得上应用,才能谈得上创作。 真正的画家,终身在写生上用功,真正的文学家,虽至白头亦不释卷,寻求文章的奥秘。 阅读中印象最深的内容: 发现题材并非难事,一般人只要留心,随时随地都可发现的,可是一般人却不能像文学家画家似的写出像样的作品来。这就是一般人未曾预备好创作上所需要的手腕的缘故。 发现,未必能创作。 我记起儿时老家的老师。他是学校唯一一个本科生,当时学校里大多数老师是中专生,大专生都不多,还有一部分老师是民办教师。 所以,他一分配到这所乡村学校,很受器重,一开始让他教语文,结果教得口吃不清,学生无法理解。 后来又让他教数学,心思教理科应该没问题,没想到,还是教得一塌糊涂。 校长对这高学历的高材生犯了难,只好让他去教副科政治,结果还是一样。 最后全校老师轮流去听他的课,原来他像燎壶里煮水饺肚里有,嘴上说不出来。 当时学校有块菜园地,校长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安排他去种菜。 此后,人们再提起他,都说,他是燎壶里煮水饺,肚里有倒不出来,可惜那大学生。 我的感悟: 鉴赏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鸣作用,读者的程度如果和作者相差太远了,鉴赏的作用就无从成立。 这里跟伍尔夫所说的投手与捕手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跟《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讲得一样: 对于读者来说,跟作者一样。就像本书作者说的:“书的世界和生意的世界一样,不但要懂得达成共识,还要懂得提案。买方和卖方的提案是一种计划、一种报价或承诺。” 只有读者和作者旗鼓相当,才能做成生意,也就是产生精神的共鸣,读者才会真正地领会作者的主旨和意图。 读一本书就像一次不出门的旅行,书中的风景就在那里,有的人觉得索然无味,而有的人却觉得兴趣盎然,乐此不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