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美术的最好方式是什么?
在2020年之前,我对美术没有丝毫兴趣。也许我曾喜欢书本上那些精美的图画,我也曾像每个小朋友一样爱在纸张上涂涂画画,并且热衷于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展现给他人,期待收获到别人的夸奖。但是后来,对美术的喜欢则被各式各样的电子图像抢夺,似乎只有不断引起瞳孔收缩的动态的电子图像才能占据我那贫瘠而躁动的心灵。再到后来,则是感受到图像的那种饱满而无力的乐趣,似乎没有什么人造图像能够吸引我的眼神,因为一切都是那么饱满,却又是那么了无新意。 直到我在去年用了一块合适的电子屏幕欣赏人造的电子图像。 梵高,这个名留艺术史的伟大画家,曾经我对他的理解也仅仅是一个艺术家符号,而并不明白这个符号背后的内涵,更不提其画作带给我有何特别感受。直到我开始用一块9.7英寸的电子屏幕欣赏他的《麦田》,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梵高如此热爱金黄色,原来金黄色在画家的手下能够具有如此魅力,原来评论家们反复提到的生命的热情并不是一句书面表达,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接近于人类感性本能的书面化描述。我意识到,梵高对色彩的感知如此强烈,我认识到,梵高的形式与色彩都兼具高度,我感受到,那个割耳献妓的男人并非疯人一个,他只是一个懂得利用画笔表达内心热爱的普通人类。

后来的几个月里,我经常一烦闷时就看梵高的画作,极其愉悦身心,似乎电子屏幕反射出的金黄色光芒直射我的内心,照亮了乏味的生活。 后来陆续看了很多画作,但感触最深的无疑还是梵高,他的色彩运用实在太让人印象深刻了。还有很多表现主义的画作,非常聪明,虽然欠缺美感,但带给人智识上的愉悦。最近始终在看的是莫奈,莫奈对细节的把控力惊人,有一次看到一幅画,并不出名,但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入木三分这个词,描绘的是一个小山坡,但莫奈不仅能够画出地貌形状以及土壤表面的野草、鲜花,最重要的是能够画出山体内部的岩石结构,能够深入花草根部,似乎我看的不是一幅画,而是在这座山坡的远处眺望它。我最近依然在欣赏它,它具有某种带领我深入自然灵魂的魔力。

对于以上我近一年对画作的感知,我想最大的原因还是一点,即我选择了用电子屏幕看画。与此相互印证的一点是,我前几天买了一本宇宙摄影图集,买之前兴趣满满,买回来以后却没有时常翻阅的欲望,因为完全比不上电子图像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对于为何是这块9.7英寸的屏幕,我总结了一下。第一,亮度。亮度对色彩的影响是惊人的,电子屏幕的色彩调节是即时的,而印刷纸张则是几乎不可调的,想象一下你去美术馆或者在家翻阅画册,灯光是固定的,而且亮度分布极不均匀。第二,画面清晰度。我使用的是一块分辨率2048✖1536的屏幕,画面清晰度对于看纸张的扫描版是完全不在话下的,反倒是如今的印刷纸张,颗粒感强,反光明显,根本没法看。第三,观看角度。适合拿在手上的9.7英寸屏幕不大不小,能够放大看画面细节,又能保证全部画面不脱离双眼视线范围,更好地把握画作的整体。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没有反光问题。 其实我只是想说也许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欣赏画作的方式,印刷纸张也许只适合躺在博物馆里供人膜拜、远观,而要真正更好地欣赏、把玩艺术,或许电子屏幕才是更好的选择。所以接下来我要购进一块更好的屏幕,只为了能够更好地感受梵高的色彩,能够更好地捕捉莫奈的细节。
